第8章 冬酿时光(2 / 4)

加入书签

小时候的苏清鸢偷偷画的。

雪停时,月亮从云里钻出来,把院子照得发白。林羽推开西厢房的门,樟木箱的香气扑面而来,混着雪的清冽。箱子最底层压着件道袍,青灰色的布料上,用银线绣着太极图,针脚里还留着淡淡的艾草香 —— 与王阿婆送来的草药味完全相同。

道袍的口袋里装着个油纸包,打开一看,是些向日葵籽,籽粒饱满,比今年收的要大上一圈。纸包上写着 “留种”,是爷爷的笔迹,旁边画着个小小的笑脸,像个恶作剧的孩子。林羽突然想起父亲说过,爷爷总在药田边种向日葵,说它们能给灵草做伴。

清晨的阳光把雪照得发亮,念善的母亲抱着孩子来送喜蛋。红布包裹的篮子里,蛋上的红漆印着 “长命百岁”,是用萝卜刻的模子盖的,与老宅门框上的刻痕用的是同个萝卜。“孩子抓周抓了钢笔,将来也想当医生。” 女人的眼角笑出了细纹,像被阳光熨过的纸。

父亲把向日葵籽交给念善的父亲:“春天种在院子里,夏天能遮凉。” 他说话时,罗盘的指针正好指向太阳升起的方向,铜针在阳光下闪着光,像颗跳动的心脏。林羽看着这一幕,突然明白爷爷手札里 “道在瓦甓” 的意思 —— 所谓天道,不过是把善意种进土里,等着它发芽。

母亲把新酿的米酒装在陶罐里,分送给邻里。王阿婆的罐子里放了颗话梅,说能解腻;念善家的罐底垫了片灵草叶,是苏清鸢寄来的,说能安神。林羽看着陶罐上的梅花绣布在各家窗台上晃动,突然觉得它们像群迁徙的鸟,把暖意带到每个角落。

天书被林羽放进了樟木箱,压在爷爷的道袍下。他不再需要翻看那些规则,因为他已经懂得,老槐树的年轮、陶罐里的米酒、雪地里的脚印,都是天道的笔迹。父亲坐在阳光下,手里转着罗盘,铜针一圈圈地转,像在丈量这寻常日子里,一寸寸漫延的温暖。

冬至那天,院子里的向日葵籽破土而出,顶着雪芽冒出点点嫩绿。林羽给幼苗盖上稻草时,发现每株的间距都一样,是三寸 —— 正好是爷爷手札里写的 “灵草株距”。阳光穿过雪层照在芽尖上,折射出小小的彩虹,像给这寒冬里的新生,系上了条彩色的丝带。

冬至的雪下了整整三天,老宅的屋檐下挂起了长长的冰棱,像一串串透明的水晶。林羽清晨扫雪时,发现向日葵幼苗的稻草下冒出了新绿,嫩芽顶着细碎的冰晶,像戴着钻石王冠的小公主。父亲站在廊下看着,手里的罗盘指针微微颤动,铜针在 “震” 位停下 —— 那是《周易》里 “雷出地奋” 的方位,象征着生机萌发。

“该给幼苗松松土了。” 父亲的声音带着清晨的沙哑,他弯腰拨开稻草的动作很慢,手指避开嫩芽的方向,像在抚摸易碎的星光。林羽注意到他指尖的力度很特别,既不会压实土壤,又能让空气钻进根部,与周院长教的 “三指松土法” 分毫不差。

母亲把蒸好的年糕装在竹篮里,准备给邻里送去。年糕上的红枣摆成了八卦的形状,离位用蜜枣,坎位用金丝小枣,是奶奶传下来的规矩。“你爷爷说,过年吃的东西得有讲究,甜到心里才能来年顺顺当当。” 她用红绳把竹篮系好,绳结打得是 “吉祥结”,与清虚观供桌上的幡旗结法相同。

王阿婆来借石磨时,鞋上沾着的雪在堂屋化出小小的水痕。“想磨点豆浆,我那孙子说城里的豆浆没豆味儿。” 阿婆摸着磨盘上的纹路,“这磨还是你爷爷请石匠凿的,磨齿疏密都有讲究,粗的磨黄豆,细的磨米粉。”

林羽帮着推磨时,发现石磨转动的声音很特别,每转三圈就会发出 “咔嗒” 一声轻响。阿婆说那是磨盘里嵌的响石,是爷爷特意找来的,“他说听着响儿推磨,就不会觉得累”。豆浆的香气漫出来时,屋檐的冰棱正好落下三根,砸在雪地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