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瑶台承露(3 / 4)
被腐蚀的碎石堵塞,井底的玉石罐已碎裂;观旁的“承露池”
被酸雨渗透,池水泛着诡异的淡绿色,只有几株耐酸的水藻在池边勉强存活。
“此处为‘坎’位,属水,水能化火(酸蚀属火),需种水生灵草化之,”
玄露在池边插上卷柏枝,“卷柏属木,木能生水,可引池中之水,解周边酸蚀。”
走过废弃的祭台,台基的石缝里长出丛细辛,叶片贴石生长,根系深入石缝,“这草能‘化酸蚀’,”
玄露摘下片叶子,“根系能分泌碱性物质,中和土壤中的酸性,比任何化学中和剂都管用。”
林羽想起《太初规则》中“蚀有燥烈,化有温润,草木能解”
的记载,与玄露的“露脉相通”
之说,竟如出一辙。
下午的种植转向台壁的浮雕缝隙。
林羽依玄露“顺雕固植法”
,将浮雕缝隙中的腐蚀粉轻轻清理,底层铺8厘米厚的草木灰(玄露称其为“化蚀灰”
,能中和酸性),中层填腐叶土与瑶台石粉的混合物,“草木灰柔而化蚀,瑶台石粉刚而固雕,”
玄露往土中掺着柏籽,“二者相济,既能让灵草扎根,又能保护浮雕,就像给浮雕装绿色护膜。”
老苏用硬度仪检测,浮雕石材的硬度比之前提升13度:“这便是‘道法自然’的智慧,”
他记录数据,“不用化学加固剂,只借草木之力,既保古貌,又护石雕。”
文物保护与植物研究所的师生们背着采样箱来了。
他们要在瑶台建立“岩生药草园”
,采集灵草样本研究其化蚀护石机制,显微镜下,露脉草的根系能分泌碱性黏液,中和石材表面的酸性物质,景天的叶片能吸附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卷柏的菌丝能深入石缝,补充石材流失的钙质。
“这些数据要表在《中国道教文物保护研究》,”
戴眼镜的教授调试着检测仪,“标题就叫‘道家瑶台承露思想与灵草化蚀护石技术的融合实践’,让更多人知道传统智慧的现代价值。”
林羽看着学生们给灵草标注五行属性——露脉草属水(通脉)、景天属火(抗蚀)、卷柏属木(化酸),突然觉得自己做的不只是种植,是在以草木为笔,在瑶台的浮雕上书写“阴阳调和”
的承露篇章。
傍晚的细雨骤至,林羽与众人忙着加固台壁上的灵草。
玄露却立于台顶,任由雨水打湿道袍,手中八卦镜的镜面在雨中映出瑶台的全貌:“《道德经》云‘上善若水’,此雨为‘露脉之雨’,可助灵草化蚀,无需躲避。”
雨水顺着台壁的石缝流淌,在灵草根部汇成细小的溪流,老苏抹着脸上的雨水笑:“以前下雨怕酸蚀加重,现在有了灵草,反倒盼着雨来,这就是‘变害为利’啊!”
雨幕中,台顶的“镇台石”
被雨水冲刷得愈清晰,灵草在雨水中舒展叶片,仿佛整个瑶台都在雨水的滋养下,慢慢恢复露脉的活力。
晚饭在祭亭的石桌吃,铁锅炖的山鸡飘着露脉草香,鸡肉的鲜嫩裹着草木的清苦。
玄露道长取出珍藏的“承露茶”
,茶叶采自台边的野生茶树,用晨露冲泡而成:“此茶吸瑶台露脉而生,性温而味醇,”
他给每人斟茶,“恰如瑶台的灵草,虽生在酸蚀之中,却有化蚀之性。”
裴工从包里掏出份检测报告,最新数据显示瑶台石材的腐蚀率较之前减缓6o:“达到文物保护标准了,”
他眼里闪着光,“再种半年,就能在台边种观赏型灵草,给游客展示瑶台承露的意境。”
夜里整理资料时,林羽将《太初规则》与《道德经》并置案头。
“道生一,一生二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