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老朱,你知道马皇后是怎么……【(4 / 5)

加入书签

建文抬头:“那你……会杀我吗?”

    朱棣盯着他,一字一句:“我说过的话,从来算数。你退位让贤,我保你终身富贵。不仅如此??你若愿意,可参与修史,讲述你所知的一切。你的视角,也是历史的一部分。”

    建文怔住。

    许久,他缓缓起身,走到窗前,望着宫墙上爬满的藤蔓,轻声道:“小时候,父皇带我去看农夫耕田。他说:‘治国如耕田,深耕细作,方得丰收。’可我登基后,只忙着听大臣争辩礼法,忘了田里的稻谷会不会熟……”

    他的声音越来越低:“我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云南种茶,去岭南养蚕,或者干脆做个教书先生……可以吗?”

    朱棣站起,郑重拱手:“准。赐你自由之身,永不召回。若有需要,国库可支三年俸禄作为资费。”

    建文回头看他,终于露出一丝笑意:“谢谢你,叔父。至少这一次,你比我像皇帝。”

    他离去时,脚步轻快了许多,仿佛卸下了三十年的枷锁。

    ***

    秋末,第一批《靖难纪实》刊印问世。

    封面无龙纹,无玺印,仅有一行小字:“据实录,备遗忘,警后人。”

    书中不仅记载燕军功绩,亦详述某夜骑兵误屠村庄、某将强征民粮等过失,并附问责结果:三人斩首示众,七人流放辽东,朱棣自罚半年俸禄。

    士林震动。有人赞叹“千古未有之明君”,也有人讥讽“自揭疮疤,岂非动摇国本”?

    林昭在序言中回应:

    >“所谓国本,不在表面光鲜,而在能否认错、纠错、不再犯错。

    >若一部史书只能歌功颂德,则与墓志铭何异?

    >我们不怕记录失败,只怕掩盖真相。

    >正因燕王敢于直面过往,我才相信,这个时代,真的变了。”

    此书发行当日,万人争购。连江南遗老都不得不承认:“虽出于胜者之手,然其诚,胜于历代官修。”

    ***

    冬至那天,朱棣亲赴太庙祭祖。

    他献上三牲、清酒、新米,然后取出一份黄绢,当众宣读:

    “先祖太祖高皇帝,创业垂统,立法森严。然子孙未能恪守,致使权臣窃柄,骨肉相残。今臣棣承运而起,非为篡夺,实为拨乱反正。现谨以三誓告慰列祖列宗:

    **一、自今日始,凡皇族宗亲,不得干预朝政,违者削爵为民;**

    **二、设立都察院独立巡按制度,监察百官,直达天听,不受内阁节制;**

    **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