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老朱,你知道马皇后是怎么……【(3 / 5)
gt;“吾辈执笔,非为扬名,非为复仇,乃为不让无辜者无声死去。
>若有一天,你们见史官低头,不敢录一字;
>若有一天,你们听朝堂只余颂歌,再无诤言;
>请记住:黑暗从未消失,它只是等你们闭眼。
>故我等宁可死谏,不愿苟活。
>因为我们知道??
>真相不死,哪怕只剩一人记得。”
全文三百余字,字字泣血。次日,全城抄传,甚至有孩童在街巷背诵。
朱棣得知后,沉默良久,召来锦衣卫指挥使:“查‘忠烈盟’,但只许抓现行,不准株连。我要让天下人看到,我们不是靠恐怖维持秩序,而是靠公正赢得信任。”
果然,数日后擒获主谋,竟是黄子澄旧部伪装道士,潜伏城中煽动仇恨。审讯全程公开,刑部大堂外挤满百姓。当那人嘶吼“我为主尽忠,何罪之有”时,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冲上前,指着他的鼻子骂道:“你忠的是谁?是那个让我们吃观音土吃到肠穿肚烂的朝廷吗?你有什么资格谈忠!”
全场寂然。
最终,此人被判终身劳役,修筑黄河堤坝。朱棣亲批:“让他亲眼看着百姓如何重建家园,也许有一天,他会明白什么叫真正的忠诚。”
***
春去夏来,紫禁城外槐花盛开。
一日,朱棣正在御书房批阅奏章,忽报建文帝求见。
他愣住片刻,随即命人开门。
昔日帝王,如今身穿素布长衫,头戴竹冠,形销骨立,唯眼神清明。他走进殿中,未跪,也未称臣,只深深一揖:“叔父。”
朱棣起身还礼:“允?,不必拘礼。”
两人相对而坐,良久无言。
终于,建文开口:“我听说,你在重修《太祖实录》?”
“是。”朱棣点头,“删去所有诬陷诸王的内容,恢复大哥太子监国时的政绩,包括他主持修订的《大明律疏议》。”
建文苦笑:“那你打算怎么写我?”
“如实写。”朱棣平静道,“你说你志存宽仁,这是真的;你说你识人不明,这也是真的。你不是暴君,也不是圣主,你只是一个被推上高位的年轻人,面对巨浪,却交出了舵盘。”
建文眼中泛泪:“可我还是害死了那么多人……”
“错不在你一人。”朱棣叹息,“制度若容奸臣一手遮天,纵使你是尧舜再生,也救不了这个国家。所以我现在做的,就是让下一个‘建文’,不会再孤立无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