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来自东方的年轻人(3 / 5)
限明显。
法国的一个部长来到巴黎大学为游泳池剪彩,学生质问部长为什么不谈谈学生的性问题,部长轻飘飘的来了一句,你可以跳到水中败败火。
没想到一句话,让整个巴黎和法国的学生都动了起来,走上街头。
戴高乐等政府官员还在洋洋得意他们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的时候,一场风暴差点让戴高乐从总同的宝座上下来。
校方并没有安排学生参与讨论,可能也是有这方面的原因考虑。
报告厅内,法国的作家有让-马里·古斯塔夫·勒·克莱齐奥,08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安妮·埃尔诺,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手、乔治·佩雷克、莫迪亚诺、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法国人说完欢迎词后,率先谈论起来了目前的法国文坛。如今的法国文坛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文学评论比文学创作更加重要,甚至评论要取代文学创作的主体地位。
巴金和中国代表团的成员听说后,都感觉到不可思议。
“文学评论本身就是依附于文学创作展开,文学评论跟文学创作平起平坐,这岂不是有喧宾夺主的意思?”巴金问道。
“在批评家眼里文学创作来自于灵感和智慧,文学评论也是如此,既然都是灵感和智慧的产物。为什么不能平起平坐?如今的法国文坛主张通过各种新的形式和结构来诠释文学的意义,对主体和真实持着怀疑态度”徐驰和高静静地听着法国作家发言,对这一崭新的形式充满了好奇。
刘一民听明白了,其实就是法国的先锋文学。先锋文学主张对传统文学的颠覆,去用各种形式的创新和语言的创新来展示自己的“新”。
徐驰和高后来成为先锋文学派的作家,刘一民觉得,这次法国之行对于他们来说影响深远。
八十年代,中国文坛先锋作家也占据了一席之地,他们深受法国先锋文学的影响。追求各种新奇的表现形式和结构来解构主体文学,试图重建一个以自身为标准的主体。
但往往是东施效颦,刻意挑战传统文学的写作方式,就像是逆反心理的孩子,你让他往东,他偏偏往西走。语言和形式上的离经叛道来不断地刺激、取悦读者,刚开始的时候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可是这种强烈的感官刺激终究会慢慢地被读者所抛弃。
余桦就是先锋作家的代表人物,只不过这家伙比较鸡贼,感觉先锋派要完蛋,迅速地转变了自己的写作风格,写出了《许三观卖血记》《活着》等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开始向传统文学回归。
巴金和李晓林也在思索着这一形式,等法国人说完,巴金说道:“文学的发展需要各种各样的探索,要不然只能是一潭死水。”
讲完后,国内的代表开始讲自己的看法,轮到刘一民的时候,巴金笑着看向他示意他别紧张。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