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寒门元稹:从冻饿少年到科举新贵(3 / 4)
;元稹当时都懵了——他怎么也没想到,一个穷书生,能被韦家看上。他还问来人:“大人是不是弄错了?我家徒四壁,怕是委屈了韦小姐。”
来人笑着说:“我家老爷说了,他看的是你的人,不是你的家当。韦小姐也说了,愿意跟你一起过日子。”
就这样,24岁的元稹,娶了20岁的韦丛。婚礼办得很简单,没有大摆宴席,就是韦家送了些嫁妆,元稹租了个小院子,把娘接过来,就算成了家。
新婚之夜,元稹看着穿着嫁衣的韦丛,心里又感动又愧疚:“委屈你了,跟着我住这么小的房子,连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
韦丛笑着帮他整理了一下衣领:“房子小没关系,只要咱们好好过日子就行。我爹说你是个有本事的人,我信他,也信你。”
这话可不是客套话,韦丛是真的甘心跟着元稹过苦日子。
那会儿元稹的俸禄不多,家里常常捉襟见肘。有年冬天,元稹要去长安见朋友,可翻遍了箱子,都没一件像样的厚衣服——之前的旧棉袄已经磨得薄了,根本挡不住长安的寒风。韦丛看在眼里,没说话,转身进了里屋,过了一会儿,手里拿着一件半新的棉袄出来:“你穿这个去吧,这是我以前的衣服,改了改,应该合身。”
元稹摸了摸棉袄,里面的棉絮很厚实,知道这是韦丛自己最暖和的一件衣服,眼眶一下子就热了:“那你穿什么?”
“我在家不用出门,穿旧的就行。”韦丛说得轻描淡写,可元稹知道,家里的旧衣服根本不保暖。
还有一次,元稹的朋友来家里做客,几个人想喝点酒,可元稹摸了摸口袋,连买酒的钱都没有,尴尬得脸都红了。韦丛看出来了,偷偷拉了拉元稹的衣角,然后转身进了里屋,过了一会儿,手里拿着几串铜钱出来:“你们去买酒吧,我这儿还有点钱。”
后来元稹才知道,那几串铜钱,是韦丛把自己唯一的一支金钗当了换的——那金钗是她出嫁时娘给的陪嫁,也是她身上最值钱的东西。
元稹后来在《遣悲怀三首》里写“顾我无衣搜荩箧,泥他沽酒拔金钗”,写的就是这些事。每次想起这些,他都觉得,自己何德何能,能娶到这样的媳妇。
韦丛不光在生活上陪着他,还在精神上支持他。那会儿元稹在仕途上遇到坎,有时候回家会唉声叹气,说“官场太难,不如回家写诗算了”。韦丛就会给他端杯热茶,坐在他旁边说:“我知道你难,但你从小吃了那么多苦都没放弃,现在怎么能放弃呢?再坚持坚持,总会好的。”
有一次,元稹因为替百姓说话,得罪了上司,被刁难了好几天,回家后情绪很低落,连饭都没吃。韦丛没劝他,而是做了他最爱吃的粟米粥,然后把他之前写的诗文拿出来,一篇篇读给他听:“你看,你写‘愿陛下兮寿万岁,微臣兮乐未央’,是想为朝廷做事;你写‘田家输税尽,拾此充饥肠’,是心疼百姓。这样的你,怎么能因为一点难就退缩呢?”
元稹听着听着,心里的委屈和沮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