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隋宫惊变 太子杨烨的破局之路(2 / 4)
产不可动’为由拒绝,这也是常理?”
杨勇被问得哑口无言,脸色涨得通红。
杨广则垂着头,手指悄悄攥紧,他没想到往日里看似温和的大哥,今日竟如此尖锐,句句都戳在世家的痛处上。
杨烨站起身,走到两人面前,目光如炬:“二位弟弟,孤知道你们身边有不少世家的门客,也知道他们时常在你们耳边说些‘太子仁厚,晋王贤明’的话。
可你们要记清楚,这大隋的天下,是父皇从北周手里夺来的,是无数将士流血换来的,不是五姓七望的私产!”
他抬手拍了拍杨广的肩膀,力道不轻:“晋王素有才干,孤也盼着你能为父皇分忧。
但若是有人想借着你的名头,拉拢世家,觊觎东宫之位,孤劝你趁早断了这个念头。”
又转向杨勇:“大哥(此处修正称谓,避免混淆),你性子软,容易轻信他人。
那些世家给你送美女、送珍宝,可不是因为你仁厚,是因为他们想把你当成傀儡!
等哪天你没了利用价值,他们转头就能把你卖了,就像前世……”
话到嘴边,杨烨及时收住。
但杨勇和杨广都能感受到他话语里的警告,那不是空泛的威胁,而是带着洞悉一切的冷意。
“孤累了,二位弟弟先回吧。”
杨烨挥了挥手,不再看两人的表情。
李德全适时上前,躬身送客。
待殿门关上,杨烨才松了口气,后背已被冷汗浸湿。
刚才的强硬,一半是装出来的,一半是真的担忧。
他知道,光靠威胁是没用的,杨勇优柔寡断,杨广野心难驯,而五姓七望更是根深蒂固,必须找到一个能从根本上动摇他们的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目光再次落在案上的竹简上,厚重的竹简堆成小山,仅仅是记录昨日的议事,就用了近百片。
杨烨突然想到了自己的老本行——造纸术。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可到了隋朝,纸张的质量依然不高,产量也极低,而且大多掌握在世家手中。
平民百姓根本用不起纸,只能靠口耳相传学习知识。
如果能改进造纸术,提高纸张的产量和质量,降低成本,让纸张普及到民间,那么世家垄断知识的根基就会被撼动!
一旦平民能读书识字,就能通过科举(虽然隋朝科举刚起步,还不完善,但潜力巨大)进入官场,打破世家对官员选拔的垄断;一旦知识不再被世家独占,百姓的思想就会觉醒,不再轻易被世家操控。
这不仅能削弱五姓七望的势力,还能为大隋培养更多的人才,稳固皇权。
想到这里,杨烨的眼睛亮了起来,之前的焦虑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兴奋和坚定。
他立刻叫来李德全:“传孤的命令,东宫后院的作坊即刻清理出来,再调二十个手脚麻利、嘴严的工匠过来,另外,准备些树皮、麻头、破布、渔网,越多越好。”
李德全虽然疑惑,但不敢多问,躬身应道:“喏,奴婢这就去办。”
半个时辰后,东宫后院的作坊里,工匠们已经站成一排,看着眼前的太子殿下。
杨烨穿着便服,挽着袖子,手里拿着一张粗糙的麻纸,对工匠们说:“今日叫你们来,是要做一件大事——改进造纸的法子。”
工匠们面面相觑,造纸的法子是祖上传下来的,用的是旧麻料,工序繁琐,造出的纸又脆又黄,还容易破。
太子殿下怎么突然关心起这个了?
杨烨没有解释,而是直接开始指挥:“第一步,浸料。
把树皮、麻头、破布、渔网都切碎,放进大缸里,加水浸泡,要泡到纤维完全散开,没有硬块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