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小刘:温暖你极致的孤独(8 / 14)

加入书签

本海默》的抵制。

    影片在默克尔总理强调历史责任的语境下,成为检验欧洲对亚洲战争罪认知的试金石。

    小刘喝着热茶,再翻页突然眼前一亮,是《视与听》和《电影手册》,这是世界公认的两大电影权威媒体。

    从2002年的《爆裂鼓手》开始进入国际影评人和专业杂志的视野,这两本杂志对路老板的褒贬不一。

    《视与听》语言风格精准,批评立场多元、宽容一些,拒绝极端化的价值判断,通常会对电影作为文化现象的历史、社会、美学多重解读。

    譬如给《返老还童》的影评就赫然一副历史长卷似的剖析,甚至把导演路宽在某些关键节点的避讳,如66年以后李明在国内的发展情况做详细介绍和补充。

    如果要给《视与听》一个评价,这本杂志是冷静的旁观者与系统的阐释者。

    但另一本英国的《电影手册》不同,国内的朱大珂等体质内影评人,就是这本杂志的忠实舔狗。

    在西方电影思潮刚刚传入中国,还没有被观众熟知、了解时,朱大珂、李劼等文艺工作者凭借得天独厚的条件,掌握了电影新浪潮的先进概念,开始极富优越感地评价内地电影。

    从他们对谢进的批评力度、角度来看,这部《电影手册》自然是极端化的影评代表。

    它的风格是“非黑即白”,唯作者论,即电影导演一定要有自己的思想。

    如果要给《电影手册》一个评价的话,这本杂志应该叫热烈的参与者与激进的颠覆者。

    既专业,又极端。

    因此路老板出道至今的五部电影,除了《小偷家族》和《返老还童》获得了大力褒奖。

    其余商业气息较为浓烈的《异域》、《塘山》它根本连评价的兴趣都没有,太不入眼。

    包括这部《历史的天空》,又一次引来了《电影手册》的贬损,措辞非常严厉。

    辛辣的评价,看得刘伊妃极为不满——

    路宽的《历史的天空》是一部被“正义”绑架的电影,它沉溺于历史的悲情叙事,却牺牲了电影作为艺术的纯粹性。

    影片以张纯如的视角切入金陵大屠杀,这本可以成为一部震撼人心的作者电影,但他却选择了一种近乎煽情的多线叙事,将历史档案、幸存者证词、国际友人抗争粗暴地拼贴在一起,形成一种道德说教的蒙太奇。

    他曾以《返老还童》展现过对时间与记忆的诗意探索,但在本片却沦为历史的“复读机”。

    影片的镜头语言毫无创新,而张纯如的“真相追寻”则被简化成一场情绪化的表演。

 &n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