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七章 义父太不上进了(求月票)(3 / 5)
她立刻起身走进录音棚,打开主控台。
屏幕上跳出一行提示:
>【本地节点自启】
>检测到高密度情感共振需求,建议启动‘非语言应答协议’。
>是否启用《众声归一曲》临时变奏模式?
她点了“是”。
下一秒,整个院子亮了起来。
不是灯光,而是植物自身散发出的微光??茶树叶片泛起淡青色荧光,藤蔓茎秆中流淌着如血管般的蓝线,连屋顶瓦片缝隙里的苔藓也都开始发出柔和的绿芒。空气中浮现出肉眼可见的声波涟漪,一圈圈扩散开来,与湖面遥相呼应。
她戴上耳机,听见一段全新的旋律正在生成。
这不是任何人写下的乐章,而是由过去一年里所有曾通过“静流”倾诉过心事的人的情绪轨迹交织而成。悲伤化作低音提琴的延绵拉弓,希望凝成钢琴高音区的跳跃音符,释然则表现为竖琴滑奏般的清透回响。而在中央,始终回荡着敦煌古琴的那一抹断弦余韵,苍劲而不悲凉。
这首曲子没有名字,只有编号:S-001。
系统标注:“首支完全由集体潜意识自发生成的情感整合音频。”
当它第一次完整播放完毕时,全球共有八万九千人同时进入了深度冥想状态。其中有七百余人报告梦见了一扇门,门外站着一个模糊的身影,对他们说:“你不用完美,你只要存在就好。”
苏晴摘下耳机,已是泪流满面。
她终于明白了林婉当年为何选择消散。
因为真正的治愈,从来不是靠某个明星、某个专家、某句金句来完成的。它是千万普通人彼此看不见却依然相信的存在感,是在黑暗中伸出手却发现另一只手早已在那里等候的奇迹。
几天后,她收到一封来自甘肃的快递。
寄件人写着“李砚”,但邮戳显示包裹已在路上走了近两个月,途经七个省份,每到一站都会停留数日,仿佛有人在沿途不断添加东西进去。
她小心翼翼拆开,里面是一块用粗布包裹的石板,表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字,全是不同笔迹写下的短句:
>“我昨天终于给父亲打了电话。”
>“我把孩子的遗照从柜子里拿出来了。”
>“我告诉老板我不想加班了。”
>“我抱着妈妈哭了一个晚上。”
>“我原谅了十年前骗走我钱的朋友。”
……
每一条下面都标注了日期和经纬度,时间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