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o章 说书人的惊堂木(3 / 3)

加入书签

,正是当年被抢的;村东头的老槐树下,埋着周家母子的骸骨,尸身上还穿着二十年前的粗布衣裳。

张员外在大堂上跪了三天三夜,最后断了气。

县太爷革了职,带着家眷连夜逃了。

陈三秋站在福来茶馆门口,看着围观的百姓往他怀里塞煮鸡蛋、米糕。

有人要给他钱,他摇头:"

我这醒木碎了,可嘴还在。

往后要说的话,比这木头还硬。

"

那天夜里,他收拾行李时,在碎醒木的缝隙里现张泛黄的纸。

展开一看,是他太爷爷的字迹:"

此木承忠义之气,遇奇冤则鸣。

鸣则碎,碎则冤雪。

"

雨停了。

陈三秋背着个蓝布包袱上了路,包袱里装着他的醒木碎片,还有半块没吃完的米糕。

路过柳家村时,他看见新立的碑,上面刻着"

沉冤昭雪"

四个大字,碑前有个穿靛青衫的老头在烧纸,火苗里飘着股熟悉的香——是乌木的味道。

后来有人说,听见青阳县的说书人讲完这桩事后,惊堂木的碎木里渗出了红水,像血。

也有人说,每到月圆夜,福来茶馆的房梁上会飘起个青灰色的影子,轻轻说:"

好个口诛笔伐,亦可惊魂。

"

陈三秋却只是笑着。

他把碎醒木用红绳串起来,挂在脖子上。

每到一处说书,讲到奸恶之徒时,他就摸一摸那串木头。

说来也怪,那些恶人听了他的故事,总爱摸着脖子上的金链子抖——倒像是被什么看不见的东西,掐住了喉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