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298章 双发双垂尾的歼-10(2 / 3)
一行人也就十几个人,上了中巴车后,李干果然就先找宋文忠、吴强师徒聊了起来。
歼-10H的试飞工作不是李干搞的,到了他的位置,想要具体负责某一机型的试飞,机会太少了。
所以,李干连忙问宋文忠,“宋总,歼-10H的具体表现如何?”
宋文忠犹豫了一下,说,“一句两句说不清楚,我记得你还没有见过实机吧?”
“图纸看过。”李干说。
吴强插话说,“和图纸有些区别,后来吹了一千多次风洞,做了比较大的改进。”
闻言,李干的好奇心顿时起来了。
他扭头冲驾驶员说,“直接去歼-10H机库。”
“是!”驾驶员立即拐了个弯往停放歼-10H的机库开去。
中巴车很快停在了机库前面,接到通知的驻985厂试飞中队中队长孙生禄在门口迎接。
孙生禄跑步到李干面前,立正敬礼,“司令员同志!第2航空试飞团第2中队中队长孙生禄,率中队17名试飞员向您报到,请指示!”
李干在军中的最高职务是空军阿泰基地司令员兼海外部队空军部队司令员,只不过,他一天也没有到阿泰空军基地工作过,首任司令员的位置明显是专门给他留着的,只等那阵风过去。
军人只看军中职务,那些非军事作战机关的职务,通常是不会被列出来的。
李干还礼,“稍息。”
“是!”
孙生禄转体跑回到队伍前,下达口令,“稍息!”
部队稍息。
这是首长要讲两句的意思。
李干走到队伍前面,打量着18张比作战部队一线飞行员要年老许多的面孔,不由感慨万千。
空军第2试飞团的平均年龄是32岁。
“同志们!”李干说道。
部队立正。
“请稍息。”李干说。
部队稍息。
李干说,“985厂是我国新式战机最好的孕育地,歼-10在这里诞生,歼-20在这里诞生,未来,必定会有更加先进的战机在这里诞生。”
“试飞员是飞机进入部队服役的最后一道关口,部队到手用上的飞机是什么样的,全靠你们,你们更是产品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nbs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