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寒夜密探传警讯侠女倾心助忠良公元1011-1012年春上(1 / 10)

加入书签

大中祥符四年的冬天,比往年来得更凶些。

高阳关的城墙上结着一层薄冰,风刮在脸上跟刀子似的,连最耐冻的老兵都得缩着脖子搓手。

杨延昭穿着件半旧的紫花布面棉甲,领口袖口都磨出了毛边,却依旧脊背挺得笔直,目光像鹰隼似的扫过关外茫茫雪原——那片白色尽头,就是契丹人的地盘,如今正藏着十五万虎狼之师,还有五万西夏骑兵,像群饿极了的野狼,等着开春就扑过来撕咬大宋的疆土。

“将军,喝碗热汤暖暖身子!”

身后传来个清脆的声音,周信捧着个粗瓷碗跑过来,碗沿还冒着白气,“伙房刚熬的羊肉汤,加了点生姜,驱寒!”

杨延昭接过碗,指尖碰到温热的瓷壁,才算找回点暖意。

他低头喝了一口,膻气不重,鲜味儿倒足,笑着点头:“不错,比上次那锅掺了太多水的强多了。”

“那可不!”

周信挠挠头,脸上冻得通红,“张老板昨天又送了两头羊过来,说给弟兄们补补。

还念叨着您呢,说等雪停了,要给您送坛他藏了三年的高粱酒。”

提到张老板,杨延昭心里软了软。

那是个五十来岁的汉子,早年在莫州做过粮商,后来搬到高阳关,开了家杂货铺。

上次瘟疫的时候,他不仅捐柴火,还带着伙计帮着掩埋尸体,一点不含糊。

如今听说辽军要再来,又是捐银子又是送东西,半点没含糊。

“替我谢过张老板,”

杨延昭把碗递给周信,又望向关外,“对了,去汴梁和并州的信使,有回信了吗?”

提到这事儿,周信的脸瞬间垮了下来,摇了摇头:“汴梁那边只传回句话,说是陛下知道了,让您‘谨守边境,勿要惊扰’,援军的事儿提都没提。

并州那边倒快,杨将军回信说,他已经整备了三万兵马,就等您这边消息,只要辽军一动,他就从侧翼袭扰,就是……”

“就是什么?”

杨延昭追问。

“就是并州粮草也紧,杨将军说最多只能支撑两个月,要是咱们这边拖久了,他那边也难。”

周信声音低了下去,“还有,探马说西夏那边,这次带队的是李继迁的儿子李德明,那小子比他爹还狠,去年在灵州跟咱们打了一仗,杀了咱们不少弟兄。”

杨延昭沉默了。

他早知道赵恒靠不住,可真听到“勿要惊扰”

这四个字,心里还是像被冰锥扎了一下。

汴梁城里现在怕是还在为那块“天授皇运”

的玉璧热闹,赵恒大概觉得,只要天天祭祀上天,契丹人就会自己退走,西夏人就会乖乖臣服。

可他忘了,刀剑和粮草,才是守住江山的根本。

“将军,您也别太忧心。”

周信见他脸色不好,连忙劝道,“咱们现在城防也加固了,粮草也备了些,弟兄们士气也足,真打起来,未必怕他们!”

“话是这么说,可多一分准备,就多一分胜算。”

杨延昭拍了拍周信的肩膀,“你去通知王,让他再清点一遍武器,特别是弩箭,一定要够数。

另外,让斥候再往前探五十里,密切盯着辽军的动向,有任何消息,立刻回报。”

“好嘞!”

周信应了一声,捧着碗小跑下去。

杨延昭又站了会儿,风越来越大,吹得他棉甲上的带子“哗哗”

响。

他正准备下城楼,忽然瞥见远处雪地里有个黑影,像只兔子似的,飞快地朝着城门方向跑过来,后面还跟着几个骑马的辽兵,手里的弯刀在雪光下闪着冷光。

“有情况!”

杨延昭立刻拔出腰间的佩剑,朝着城楼下喊道,“弓弩手准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