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寒夜密探传警讯侠女倾心助忠良公元1011-1012年春中(1 / 8)

加入书签

杨延昭独自留在中军帐,走到墙边挂着的高阳关地形图前。

手指划过地图上标注的城墙、壕沟、粮仓位置,眉头拧成了疙瘩——二十万敌军,五万守军,这仗要打,就得靠“巧”

,靠“守”

,靠全城军民一条心。

他想起父亲杨业当年在陈家谷口的遭遇,心里暗下决心:绝不能让高阳关变成第二个陈家谷,绝不能让弟兄们白白牺牲。

正琢磨着,帐帘被轻轻掀开,慕容雪端着一碗药走了进来:“将军,您刚才跟周将军他们议事时,声音都有些哑了,我给您熬了碗润喉的药,您趁热喝吧。”

杨延昭回头,见她袖口沾了些药渣,头也有些凌乱,显然是在药营里忙了一阵又赶过来的。

他接过药碗,温热的触感顺着指尖传到心里,轻声道:“又麻烦你了。”

“不麻烦。”

慕容雪站在一旁,看着他喝完药,犹豫了片刻才说,“将军,我刚才在伤兵营跟医生们商量了,要是打起仗来,咱们的药材可能不够用。

我想明天带着几个懂医术的士兵,去附近的山里采些草药回来——冬天虽然草药少,但像柴胡、当归这些治外伤、退烧的,还是能找到些。”

杨延昭愣了愣,随即摇头:“不行,山里太危险了,说不定藏着辽军的斥候,你去了我不放心。

药材的事,我让周信派人去莫州调运,应该能凑够。”

“可莫州到高阳关要走三天,万一辽军提前来攻,药材就赶不上了。”

慕容雪急道,“我熟山里的路,小时候跟着爹去采过好多次药,不会迷路的。

而且我现在会武功,就算遇到几个辽兵,也能应付得来!”

她怕杨延昭不答应,又补充道:“我带五个士兵去,都是您教过武功的精锐,咱们早上出,傍晚就能回来,不会耽误事的。”

看着慕容雪眼里的坚持,杨延昭想起这些日子她的努力——每天天不亮就到校场练剑,晚上抱着兵法书读到深夜,伤兵营里更是忙前忙后,从没喊过一句累。

他知道,这姑娘不是一时冲动,是真的想为守关出份力。

“好,但必须答应我三个条件。”

杨延昭终于松口,“第一,只去附近的狼牙山,不许走远;第二,带上信号弹,遇到危险立刻射,我会派人去接应;第三,日落之前必须回营,不能在山里过夜。”

慕容雪立刻笑了,眼睛弯成了月牙:“我都答应!

谢谢将军!”

说完,她又想起什么,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递给杨延昭,“对了将军,这是我给您做的护腕,用厚棉布缝的,里面加了层软甲,您练剑或者打仗的时候戴着,能护着点手腕。”

杨延昭接过布包,打开一看,是一对黑色的护腕,针脚缝得整整齐齐,还绣着小小的“杨”

字。

他心里一暖,抬头看向慕容雪,见她脸颊微红,正低头绞着衣角,不由得笑了:“谢谢你,我很喜欢。”

第二天一早,慕容雪就带着五个士兵出了。

杨延昭站在城楼上,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在雪地尽头,才转身去校场视察士兵训练。

校场上,士兵们正顶着寒风操练。

有的在练刀法,有的在练弩箭,还有的在模拟守城,推着滚石、热油桶来回跑。

王站在一旁,手里拿着鞭子,时不时喊上两句,纠正士兵的动作。

“王,弟兄们的士气怎么样?”

杨延昭走过去问道。

王转过身,搓了搓冻得红的手:“将军您放心,弟兄们士气高着呢!

听说辽军要来了,都憋着股劲,想跟他们再打一场,报上次的仇!

就是……有几个新兵有点怕,毕竟没跟辽军打过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