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汴梁雪夜 龙椅下的刀光与囚笼里的诗魂(2 / 17)

加入书签

难免有个适应的过程,陛下不必过于焦虑。”

“焦虑?朕能不焦虑吗?”

赵光义猛地提高了声音,手指在扶手上重重一敲,“前些天吏部尚书张昭,在朝堂上跟朕奏事,话里话外都在提‘太祖旧制’,朕说要改一改江南漕运的规矩,他立马就说‘太祖当年定下的规矩,轻易动不得’——他这是把朕当什么了?当摆设吗?还有那些地方上的节度使,虽说都上表称臣了,可谁知道他们心里怎么想?万一哪天有人借着‘烛影斧声’的由头起兵,朕该怎么办?”

赵普心里暗暗叹气。

他就知道赵光义会提这些。

太祖崩得突然,赵光义登基虽说是“金匮之盟”

为依据,可那“金匮之盟”

是当年杜太后定下的,太祖活着的时候没往外说,如今突然拿出来,难免让人觉得有猫腻。

更何况,赵光义登基后,先是把弟弟赵廷美封为开封尹,又把太祖的儿子赵德昭、赵德芳加官进爵,看似是顾念亲情,实则是怕人说他刻薄宗室——可越是这样,越显得他心里虚。

“陛下,张尚书此举,并非是不敬陛下,只是老臣心思,总想着遵循旧制以求安稳。”

赵普放缓了语气,尽量让自己的话听起来更中肯些,“至于地方节度使,陛下登基后已经减免了江南三州的赋税,又派了转运使去各地巡查,安抚百姓,他们就算有心思,也不敢轻易动——毕竟,谁也不想跟安稳日子过不去。”

“安稳日子?”

赵光义冷笑一声,站起身走到殿中,看着窗外飘落的雪花,“赵相公,你跟着太祖皇帝这么多年,该知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的道理。

朕要的不是‘暂时安稳’,是‘长治久安’!

是让天下人都知道,朕赵光义,配坐这龙椅!

配当这大宋的皇帝!”

他猛地转过身,目光灼灼地看向赵普:“你跟朕说,朕要怎么做,才能让天下人信服?才能让那些嚼舌根的人闭嘴?”

赵普沉吟了片刻。

他知道,赵光义要的不是安抚,是一个能让他立威的机会。

太祖当年靠什么立威?靠打仗,靠平定天下。

如今南方已定,剩下的,就只有北边的契丹和那片让太祖到死都没能收回来的幽云十六州了。

想到这儿,赵普抬起头,眼神也变得坚定起来:“陛下,臣倒有一计——完成太祖皇帝未竟的事业,北伐契丹,收复幽云十六州!”

“幽云十六州?”

赵光义的眼睛一下子亮了。

他怎么会忘了这个?当年太祖皇帝在宫里专门设了个“封桩库”

,说是要攒够钱,要么买回来,要么打下来,可直到太祖崩了,那库银攒了不少,幽云却还是在契丹人手里。

这些年,他每次想起这事,都觉得心里堵得慌——要是他能把幽云收回来,那可比太祖厉害多了!

“对,就是幽云十六州!”

赵普加重了语气,“太祖皇帝在位时,多次想北伐,可那时候南方还有南唐、吴越、南汉这些割据势力,腹背受敌,只能暂且搁置。

如今陛下圣明,南方已定,天下一统,正是北伐的好时机!

陛下若能亲率大军,北上征讨契丹,把幽云十六州收回来,让那些被契丹人奴役的汉人重归大宋,到时候,不仅朝中大臣会敬佩陛下,天下百姓也会感念陛下的恩德,谁还敢说陛下不配坐这龙椅?谁还敢提那些无稽之谈?”

赵光义听得心潮澎湃,忍不住在殿里来回走了好几圈,双手握拳,脸上满是兴奋:“好!

说得好!

赵相公,你这话说到朕心坎里去了!

朕早就想做件比太祖更伟大的事,收复幽云,正是最好的机会!”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