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帝业初定风波起文治武功两难全(2 / 9)
把玩着耶律斜轸送来的杨业的长枪。
这枪杆上还留着暗红的血渍,萧太后用手帕擦了擦,语气里带着几分敬佩:“杨业真是条汉子,可惜跟错了主子。
赵光义那蠢货,两次北伐都输得底朝天,还害了这么个好将军。”
站在一旁的耶律休哥连忙附和:“太后英明!
赵光义刚愎自用,宋军士气低落,咱们这次南下,定能一举拿下瀛州(今河北河间)、莫州(今河北任丘),让大宋知道咱们契丹的厉害!”
萧太后放下长枪,眼神变得锐利:“这次南下,不光要打胜仗,还要抢粮食、抢人口。
去年冬天咱们这边雪大,粮草不够,正好从大宋补补。
另外,让耶律隆绪也跟着去——他都十五岁了,该学学怎么打仗,怎么当皇帝了。”
辽圣宗耶律隆绪坐在旁边,听到这话,连忙起身:“儿臣遵旨!
儿臣定跟太后和各位将军好好学习,早日为契丹开疆拓土!”
其实他心里有点怵——他从小跟着萧太后长大,啥时候见过真刀真枪的打仗?可萧太后眼神里的威严,让他不敢说半个“不”
字。
几天后,萧太后亲率二十万辽军,兵分两路南下。
东路军由耶律休哥率领,攻打瀛州、莫州;西路军由耶律斜轸率领,攻打代州(今山西代县)、忻州(今山西忻州)。
辽军来势汹汹,沿途的大宋州县纷纷告急,奏折像雪片似的飞到汴梁。
赵光义这下慌了——他刚打完雍熙北伐,宋军还没缓过劲来,粮草也没囤够,萧太后这时候来打,不是趁火打劫吗?他连夜召集大臣开会,殿里的蜡烛烧了一根又一根,大臣们吵得跟菜市场似的。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陛下,契丹来势汹汹,咱们还是避其锋芒,退守黄河吧!”
一个文官哆哆嗦嗦地说,话音刚落就被武将们骂了回去。
“放屁!
退守黄河,那河北的百姓怎么办?咱们大宋的脸面往哪搁?”
大将李继隆拍着桌子站起来,“臣愿率领禁军,前往瀛州抵挡耶律休哥!”
杨延朗也站了出来:“臣愿随李将军出征!
臣爹死在辽兵手里,臣要为爹报仇,为大宋杀敌!”
赵普坐在角落里,捋着胡子慢悠悠地开口:“陛下,李将军和杨将军说得对,不能退。
但也不能硬拼——契丹人善骑射,机动性强,咱们得用‘守’的法子。
让李继隆守瀛州,杨延朗守遂城(今河北徐水),再派潘美守代州,三路守军互相呼应,消耗辽军的粮草和体力,等他们疲惫了,再派兵偷袭,定能取胜。”
赵光义点了点头,他现在也没别的办法,只能按赵普说的来。
“传朕旨意,李继隆为瀛州都部署,率领五万大军守瀛州;杨延朗为遂城都监,率领一万大军守遂城;潘美为代州都部署,率领三万大军守代州。
务必守住城池,不得让辽军南下半步!”
将领们领了旨,连夜率军北上。
杨延朗出前,特意去了天波府的祠堂——里面供奉着杨业的牌位和那杆染血的长枪。
他跪在牌位前,端起一杯酒洒在地上:“爹,儿子要去遂城守关了,您在天有灵,就保佑儿子打退辽兵,为您报仇!”
说完,他拿起长枪,翻身上马,朝着遂城方向疾驰而去。
遂城是座小城,城墙不高,兵力也只有一万,跟耶律休哥率领的十万东路军比起来,简直是鸡蛋碰石头。
杨延朗刚到遂城,就召集士兵们开会,士兵们一个个垂头丧气,没人觉得能守住。
“将军,辽军十万,咱们才一万,这城怎么守啊?”
一个老兵叹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