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剧本与李煜的囚徒血泪(2 / 9)
从前他身边有小周后陪伴、有宫女伺候,能在澄心堂里填词作画、在御花园里赏花饮酒;如今却只能对着四方小院,听着墙外的车马声呆,连出门散步都要经人批准。
初春的一天,汴梁下了场小雨,淅淅沥沥的雨声打在窗棂上,勾起了李煜的乡愁。
他坐在桌前,拿起笔,却再也写不出“花明月暗笼轻雾”
的浪漫,只觉得满心都是悲苦。
笔尖落下,纸上渐渐浮现出词句:“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
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
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写完后,他看着“天上人间”
四个字,忍不住落下泪来——金陵的江山是“天上”
,如今的囚笼是“人间”
,这落差,比刀割还疼。
小周后见他日渐憔悴,常常陪着他流泪,却也无能为力。
有时两人坐在院里,看着夕阳西下,李煜会突然说起从前在金陵的日子:“还记得那年中秋,咱们在柔仪殿赏月亮,你穿着红裙,给我弹《霓裳羽衣曲》……”
话没说完,就被自己的哽咽打断。
小周后只能紧紧握着他的手,轻声安慰,却也知道,那些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更让李煜痛苦的是,赵匡胤虽没杀他,却总派人监视他的一举一动。
他写的每一词,都会被人抄送给赵匡胤;他与小周后的对话,也会被人暗中记录。
有一次,他写下“故国不堪回月明中”
,赵匡胤看到后,冷笑着说:“李煜还在想他的故国,看来这‘违命侯’的位子,他坐得不踏实啊!”
这话传到李煜耳中,他吓得再也不敢轻易写“故国”
二字,只能把更多的悲苦藏在“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的词句里。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一边是赵匡胤登基后整顿朝政、准备统一南方,开启北宋的新局;一边是李煜在囚笼里以泪洗面、用词句祭奠逝去的南唐。
这五代十国的乱世,随着赵匡胤的称帝,渐渐露出了终结的曙光;而李煜的悲情人生,却在汴梁的囚笼中,才刚刚开始书写最血泪的篇章。
赵匡胤会如何巩固帝位,又将如何平定南方的吴越、后蜀等政权?李煜的囚笼生活,还会遭遇怎样的磨难?小周后的命运,又将与李煜紧紧捆绑着走向何方?这所有的故事,都藏在接下来的岁月里。
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一、陈桥演武:赵匡胤饰忠勇掩野心,黄袍加身顺&0t;天命&0t;
后周显德六年(公元959年),世宗柴荣病逝,七岁的柴宗训登基为帝,符太后垂帘听政。
紫宸殿的龙椅上,小皇帝攥着太后的手,眼神怯生生地看着阶下的文武百官;符太后虽强撑着镇定,可面对满朝手握兵权的武将,指尖还是忍不住颤——这孤儿寡母的朝堂,早已成了暗流涌动的戏台,而赵匡胤,正是这场戏的主角。
彼时的赵匡胤,已是殿前都点检,手握后周最精锐的禁军,南征南唐、北伐契丹的战功让他威望无双,石守信、高怀德等将领更是他的铁杆心腹。
可他偏要演一出&0t;忠臣戏&0t;:每天退朝后,都在自家府里唉声叹气,对着谋士赵普、弟弟赵匡义抱怨:&0t;先帝待我恩重如山,如今他走了,留下孤儿寡母治理天下,我老赵手握兵权,总怕有人说闲话。
再说,这乱世之中,我怎能忍心夺幼主的江山?&0t;
赵普坐在一旁,端着茶杯强憋笑意——他跟着赵匡胤多年,哪能看不出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