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柴荣的十年平天下豪言与李煜的佛系治国困境(3 / 9)
被彻底改变,御书房成为了他的第二个寝宫,甚至比真正的寝宫还要重要。
每天,当黎明前的黑暗还笼罩着宫殿时,宫门外的梆子声刚刚敲过四更,柴荣就已经迫不及待地命令内侍去传唤大臣们前来议事。
这个时间点,大多数人都还沉浸在梦乡之中,尤其是宰相范质和枢密使王朴,他们或许正在被窝里酣睡,对即将到来的忙碌一天毫无察觉。
然而,宫人们可不敢有丝毫怠慢,他们急匆匆地赶到范质和王朴的府邸,催促着他们赶紧起床、穿戴朝服。
睡眼惺忪的大臣们被这突如其来的传唤弄得有些措手不及,但也只能匆匆忙忙地收拾好自己,然后一路小跑着赶往皇宫。
当他们气喘吁吁地赶到殿内时,柴荣早已端坐在案前,手捧各地的奏报,聚精会神地阅读着。
他的桌上摆放着尚未动过的粥菜,显然是为了节省时间,边看文书边等待大臣们的到来。
等到入夜,皇宫里其他宫殿的灯都灭了,唯有御书房的烛火亮得刺眼。
柴荣坐在案前,逐字逐句批阅奏折,遇到民生、军事的要紧事,还会召来相关官员连夜商议。
有次他得了风寒,高烧不退,内侍端来汤药请他服下休息,大臣们也联名上书劝他“暂歇政务,以养龙体”
。
可柴荣却把药碗往旁边一推,手背因为烧泛着红,语气却依旧强硬:“朕躺一天,边境的将士就多一分危险,百姓的苦就多受一天!
我的十年计划,少一天都不行!”
说着,他又拿起朱笔,在奏折上写下密密麻麻的批示,直到后半夜才在大臣们的再三恳求下,靠在椅上眯了片刻。
整顿军队时,柴荣更是拿出了铁腕手段。
五代以来,军队里“吃空饷”
的歪风盛行——不少将领虚报士兵数量,把空缺名额的军饷揣进自己腰包,导致军营里多是老弱残兵,真到打仗时根本不堪一击。
柴荣早就听说了这事,亲征高平回来后,立刻下令清查全国禁军。
清查工作才刚刚开始,就遭遇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
有一个名叫樊爱能的老将,他可是有着辉煌的过去。
想当年,他跟随郭威一同征战天下,立下了无数赫赫战功。
如今,他在禁军中担任马军都指挥使一职,手中掌握着实权。
然而,就在这次清查行动中,樊爱能却被查出了一个严重的问题——他手下虚报了三百多名士兵!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负责清查的官员们自然不会轻易放过这样的情况,他们毫不犹豫地将矛头指向了樊爱能。
可谁能想到,这个樊爱能竟然如此嚣张跋扈。
当清查官员找上门时,他不仅没有丝毫配合的意思,反而带着自己的亲兵直接堵住了营门口,气势汹汹地拍着胸脯叫嚷道:“我樊爱能当年跟着太祖皇帝(郭威)攻打邺都、平定开封的时候,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小子们恐怕连军装都还没穿上呢!
我不就是多报了几个名额吗?这又算得了什么大不了的事情?陛下难道还会因为这点小事就来治我的罪不成?”
这话传到柴荣耳朵里,他当即带着侍卫赶到军营。
樊爱能以为柴荣会看在旧情上网开一面,大摇大摆地迎上去,刚开口想说“陛下,我当年……”
,就被柴荣厉声打断:“当年你随太祖征战,朕敬你是功臣;可如今你吃空饷、欺君罔上,就是乱法!
当年是当年,现在不行!”
话音刚落,侍卫就上前按住樊爱能。
最终,樊爱能被革去官职,流放边疆,其他虚报军饷的将领也一一被查办——或降职、或除名,无一例外。
经此一整,后周军队的风气彻底变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