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李存勖的皇帝变形记与后梁的最后疯狂(7 / 8)
自己明明想守住江山,怎么就守成了亡国之君?或许从他听信谗言、自毁长城的那一刻起,后梁的气数,就尽了。
四、徐温的&0t;傀儡操控术&0t;:江淮地区的幕后玩家
江淮的雨总是缠绵,像极了杨隆演的日子——看似平静,实则满是湿冷的压抑。
自从徐温杀了张颢,这扬州城里的天就变了。
杨隆演虽然还顶着吴王的名号,坐在那把雕龙的椅子上,却连宫门都难得出一次。
有年春天,城外的桃花开得正好,杨隆演实在按捺不住,想带着几个侍卫去郊外打猎散心。
刚走到宫门口,就被徐温的儿子徐知训拦住了。
这小子仗着老爹的势,斜着眼打量着杨隆演,皮笑肉不笑地说:“大王,外面兵荒马乱的,万一遇上刺客可怎么办?还是在宫里待着安稳,老臣替您看着江山就是。”
杨隆演攥着马鞭的手都在抖,却只能把到了嘴边的怒话咽回去,转身回了宫。
关上门,他看着镜子里自己苍白的脸,眼泪“啪嗒啪嗒”
掉下来:“我这吴王,活得还不如个囚徒!
连看一眼桃花都要看人脸色!”
而徐温呢,每次见杨隆演,都恭恭敬敬地行礼,一口一个“陛下”
喊得亲热。
他会捧着奏折跪在地上,说:“老臣这都是为了吴国的江山社稷,委屈陛下了。”
可转过身,就对那些不肯依附自己的大臣下狠手——今天这个被安个“通敌”
的罪名抄家,明天那个被诬陷“谋反”
砍头,朝堂上渐渐只剩下他的亲信。
他还收养了个义子,名叫徐知诰。
这孩子是个孤儿,打小就机灵,见了徐温总一口一个“父亲”
喊得贴心,处理起事务来也井井有条,把徐温哄得眉开眼笑。
有谋士私下提醒徐温:“主公,您对徐知诰是不是太好了?这小子野心不小,当心将来翅膀硬了,不受您控制。”
徐温却捻着胡须笑了:“我亲手把他养大,他的本事都是我教的,还能飞出我的手掌心?再说,知诰比我那几个亲儿子懂事多了。”
可徐温没算到,自己终究有老的一天。
他死后,徐知诰果然露出了锋芒。
他先是扳倒了徐温的亲儿子们,把徐家的势力牢牢攥在手里,然后把杨隆演的弟弟杨溥扶上了王位。
杨溥坐上哥哥曾经坐过的宝座,看着空荡荡的大殿,侍卫都是徐知诰的人,大臣们看他的眼神,也像在看个精致的摆设。
有天夜里,他对着墙壁喃喃自语:“这吴王的宝座,看着金光闪闪,实则就是个烫手的山芋啊……谁坐上去,都不过是别人手里的棋子罢了。”
窗外的雨又下了起来,敲打着宫殿的琉璃瓦,像在为这一代代傀儡君主,唱着无声的挽歌。
江淮的权力游戏,换了主角,却还在按老样子演下去。
五、钱镠的&0t;长寿秘诀&0t;:吴越国的和平外交
当北方的战火烧得连日月都失了颜色,杭州城里的钱镠却过得像幅闲逸的水墨画。
这老头每天天不亮就起身,第一件事不是批阅奏折,而是坐在案前给中原的新皇帝写贺信。
笔墨要选最细腻的徽墨,措辞要挑最恭顺的字眼,写完还要让谋士们反复斟酌,确保连个标点都挑不出错。
后唐灭了后梁那阵子,钱镠连夜让人挑了杭州最好的龙井茶、最细的杭绸,还有两箱沉甸甸的银锭,派使者快马加鞭送往洛阳。
使者临行前,他还拉着人家的手叮嘱:“见到新皇帝,一定要说‘吴越愿意世世代代做朝廷的藩属,为陛下看守东南’。”
等使者回来,他连早饭都顾不上吃,拽着人就问:“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