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姑侄斗法的权力迷局与开元盛世的艰难开篇(7 / 8)
p>禁军……禁军反了!
他们说要清君侧,都帮着新帝来了!”
太平公主如遭雷击,踉跄着后退几步。
她抬头望去,府门已被撞开,李隆基的骑兵如潮水般涌进来,为的正是她亲手提拔的左羽林大将军——原来,这人早就被李隆基策反了。
“快,备马!
从后墙走!”
太平公主终于慌了,转身就往后院跑。
可刚跑到墙角,就见一个熟悉的身影挡在面前——李隆基一身戎装,手持长剑,目光冷得像冰。
“姑母,别来无恙?”
李隆基的声音没有一丝温度。
太平公主看着他身后的刀光剑影,终于卸下了所有骄傲。
她“扑通”
一声跪倒在地,往日的嚣张跋扈荡然无存,只剩下乞怜:“三郎,姑母错了,姑母再也不敢了!
求你看在骨肉亲情的份上,饶我一命吧!”
她甚至想爬过去拉李隆基的衣角,却被士兵拦住。
李隆基背过身去,望着天边泛起的鱼肚白,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绝:“太晚了。
你策划兵变,意图弑君篡位,桩桩件件,皆是死罪。”
三日后,百福殿传来太上皇的旨意——赐太平公主自尽。
太平公主的寝殿里,檀香还在袅袅燃烧。
她换上了一身最华贵的紫罗裙,坐在铜镜前,看着镜中鬓边新生的白,突然凄然一笑。
侍女捧着毒酒上前,她没有接,只是喃喃自语:“我太平公主,武则天的女儿,辅佐过三朝皇帝,到头来,竟输给了一个毛头小子……”
她拿起桌上的玉梳,缓缓梳着长,镜中的自己,依稀还是那个在武则天膝下撒娇的公主,还是那个在朝堂上指点江山的镇国公主。
最终,她端起毒酒,一饮而尽。
当消息传到宫中,李隆基正站在紫宸殿的丹陛上,望着阶下俯的百官。
秋风吹起他的龙袍下摆,猎猎作响。
他知道,这场持续了数年的姑侄之争,终于画上了句号。
长安城的宫墙,终于可以暂时褪去血色,迎接一个新的时代。
五、开元盛世的艰难起步:新皇帝的改革困局
解决了太平公主,长安城的宫墙终于透出几分安稳的气息。
李隆基站在太极殿的丹陛上,望着阶下俯的百官,胸中那股压抑多年的浊气终于散去——他终于能甩开膀子,好好干一番事业了。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快马加鞭召回了远在申州的姚崇。
这位以刚正和智谋闻名的老臣,刚踏入大明宫,就被李隆基一把拉住手,语气里满是急切:“姚爱卿,朕要让大唐重现贞观气象,要让四海臣服、百姓安康,这副重担,全靠你了!”
姚崇却不急不躁,从袖中掏出一卷泛黄的羊皮卷,展开在李隆基面前:“陛下若有此心,先得答应老臣十件事。”
他指着卷上的字,一字一句道,“其一,禁止外戚干政,后宫不得与闻朝政;其二,严惩贪污受贿,哪怕是皇亲国戚也不能姑息;其三,精简机构,裁汰冗余官员……”
李隆基越听眉头越舒展,等姚崇说完,他猛地一拍案:“准!
就依爱卿所言,这十事,朕件件应允!”
可改革的刀子刚举起来,就遇到了硬骨头。
李隆基下令裁撤中央各部门的闲散官员,一下子动了数千人的奶酪。
那日清晨,一群被罢黜的官员堵在宫门口,有哭天抢地的,有捶胸顿足的,还有人抱着宫墙的砖缝不肯撒手。
其中一个五品的员外郎,鼻涕眼泪糊了一脸,扯着嗓子喊:“陛下!
臣这官是花了五千贯买的啊!
还没捞回本钱呢,怎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