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二圣临朝的明争暗斗与红妆时代的惊涛骇浪(3 / 6)

加入书签

朝堂的狠角色。

李治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反抗情绪,他不甘心就这样被武媚娘所掌控。

然而,当他环顾四周时,却现自己的亲信早已被武媚娘一一拔除,满朝文武要么是她的人,要么就是噤若寒蝉,根本不敢对她有丝毫的反抗。

面对如此困境,李治感到无比的无奈和绝望。

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无法与武媚娘抗衡,只能选择妥协和退让。

于是,他开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佛法上,希望能够在青灯古卷中寻找到一丝心灵的慰藉。

为了表达对佛法的虔诚,李治下令修建了一座规模宏大的大慈恩寺。

这座寺庙不仅是他修行的场所,也是他逃避现实的避风港。

在寺庙的静谧氛围中,李治可以暂时忘却朝堂上的纷争和压力,沉浸在佛法的智慧和慈悲之中。

三、太子之争:李家子嗣的血色修罗场

朝堂之上,大臣们各抒己见,争论得面红耳赤,好不热闹。

而在后宫之中,同样也是风起云涌,暗潮涌动。

武媚娘自从入宫以来,备受李治的宠爱,接连为他生下了六个子女。

然而,在这看似平静的后宫生活背后,却隐藏着无尽的权谋和争斗。

在皇位继承的问题上,武媚娘更是如履薄冰,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谨慎。

她深知,在这个充满权力斗争的宫廷中,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

长子李弘,生性仁厚善良,深得李治的喜爱。

在他被立为太子之后,更是时常劝谏父母,以宽仁治国。

他认为,刑罚过重会让百姓心生恐惧,失去民心,不利于国家的长治久安。

然而,当这番话传到武媚娘的耳中时,她的眉头瞬间紧紧皱起,仿佛能夹死一只苍蝇。

她觉得李弘过于天真,不懂得政治的残酷和复杂。

于是,武媚娘决定将李弘叫来,好好教导他一番。

她语重心长地对李弘说:“弘儿啊,你心地善良固然是好,但治国并非仅仅依靠仁慈就能行得通的。

有些事情,远比你想象的要复杂得多。”

李弘却并不认同母亲的观点,他坚持己见道:“母亲,当年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事情,不就是因为刑罚过重,才导致民怨沸腾吗?”

话还没说完,武媚娘的脸色突然变得阴沉至极,她怒喝道:“住口!

这些事情不是你该问的!”

咸亨二年(公元675年),一个震惊朝野的消息传来——太子李弘突然暴毙于合璧宫。

这个消息如同晴天霹雳,让所有人都猝不及防。

民间开始流传各种谣言,有人说李弘是被武媚娘下毒害死的,因为她担心儿子登基后会影响自己掌权。

这些传言像野火一样迅蔓延,虽然没有确凿的证据,但人们对这种宫廷秘事总是充满了好奇和猜测。

李治得知儿子的死讯后,悲痛欲绝。

他抱着李弘的尸体,痛哭流涕,口中喃喃自语:“弘儿,是父皇害了你啊!”

他的哀伤让人动容,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为这位年轻的太子默哀。

而武媚娘则跪在一旁,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样涌出,打湿了她的衣襟。

然而,没有人能看清她眼中的真实情感,是悲伤还是喜悦,亦或是其他更为复杂的情绪。

李弘的死,让宫廷的局势变得扑朔迷离。

不久之后,李治决定立次子李贤为太子。

这位“章怀太子”

以其聪明才智和卓越的学识闻名于世,他主持编纂的《后汉书注》更是备受赞誉。

在朝堂上,李贤也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威望,深得大臣们的认可。

然而,武媚娘对这个儿子却始终心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