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拓跋宏从被支配的乖孙到汉化改革的tony老师(1 / 5)
太和元年的平城大殿,金碧辉煌,美轮美奂。
殿内,鎏金烛台闪烁着昏黄的光芒,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
烛火摇曳,将五岁的拓跋宏的影子拉得长长的,在地上投下一道孤独的暗影。
当冯太后小心翼翼地将拓跋宏抱上那雕龙画凤的龙椅时,小皇帝的鹿皮靴还够不着踏板,只能晃悠悠地悬空着。
他那双肉乎乎的小手紧紧攥着一只拨浪鼓,鼓面上的兽纹随着他的晃动若隐若现,出清脆的声响,在空旷的大殿里回荡,仿佛是这个年幼皇帝内心的呼喊。
冯太后站在一旁,她的手轻轻握着拓跋宏的小手,那指尖带着常年批阅公文留下的薄茧,粗糙却温暖。
她的声音温和而坚定,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乖孙,这笔锋要有力,就像咱们北魏的铁骑一样,勇往直前!”
谁能想到,这个被奶奶手把手教导如何当皇帝的鲜卑娃娃,日后竟会成为五胡十六国历史上最为敢“折腾”
的改革家。
他以惊人的勇气和决心,将北魏从上到下进行了一场彻底的“汉化”
改革,让这个国家焕然一新,宛如经历了一场“换头”
手术。
而他,也因此成为了一个给国家带来巨大变革的级“tony”
。
一、被奶奶"
鸡娃"
的童年天子
拓跋宏的童年简直就是一部“皇家版海淀妈妈育儿实录”
,冯太后对他的教育可谓是煞费苦心。
在崇信宫内,冯太后特意为拓跋宏打造了一座“皇家书院”
,这里的设施一应俱全,仿佛是一个缩小版的宫廷学堂。
每日的课程表都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没有丝毫的空闲时间。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还未洒进宫殿时,卯时初刻的晨钟尚未敲响,小宏儿就已经被宫女们轻轻唤醒。
他睡眼惺忪,似乎还沉浸在甜美的梦乡中,但一想到今天的学习任务,便强打起精神,开始诵读起《论语》来。
从“学而时习之”
到“克己复礼”
,这些晦涩难懂的汉文词句对于年幼的拓跋宏来说,就如同嚼不烂的干肉一般,让他频频皱眉。
然而,他深知自己肩负着家族的期望和国家的未来,所以即使再困难,他也咬牙坚持着。
巳时,短暂的休息过后,紧接着便是《孙子兵法》的学习。
冯太后亲自为拓跋宏讲解这部兵家经典,她在沙盘上摆放着精致的兵俑,生动地讲述着一场场惊心动魄的战役。
小宏儿聚精会神地听着,眼中闪烁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战争策略的好奇。
就连课间休息的时间,拓跋宏也不能完全放松。
他必须利用这短暂的时间背诵两唐诗,从“床前明月光”
到“大漠孤烟直”
,稚嫩的童音在宫殿里回荡,仿佛是一美妙的乐章。
清晨的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小宏儿的脸上,他揉了揉眼睛,嘟囔着:“奶奶,我想出去玩!”
冯太后坐在一旁,板着脸,眼角的皱纹里似乎隐藏着一种不怒自威的威严。
“想当明君?先把这些书背熟!”
冯太后严厉地说道,她指了指桌上那一堆厚厚的书籍。
小宏儿无奈地叹了口气,拿起书开始背诵。
然而,有一次抽查时,他睡眼朦胧,竟然把“学而时习之”
背成了“学而食包子”
。
这让冯太后气得三天都没有理他。
小宏儿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在崇信宫门口跪了整整一个时辰,眼泪不停地流下来。
直到冯太后终于心软,将他搂入怀中,轻声安慰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