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元恪从汉化优等生到佛系摆烂王的魔幻人生(2 / 5)
中惊醒。
妃子睡眼惺忪,一脸惊愕地看着元恪,心中暗自诧异:“陛下这大半夜的,是了什么癔症吗?”
元恪被妃子的惊呼声吵醒后,揉了揉眼睛,有些不好意思地傻笑着解释道:“朕这是……这是文化人dna动了!”
在如此勤奋刻苦的学习氛围中,元恪对于汉文化的热爱之情愈浓烈。
他不仅对儒家经典烂熟于心,更是对南朝的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情有独钟。
元恪常常与那些饱学之士、文人雅士们交往,一同探讨文学艺术的精髓。
他们或在书房中挥毫泼墨,或在庭院里抚琴弄弦,或在山水间吟诗作画,好不惬意。
在这个过程中,元恪不断地汲取着汉文化的养分,他的学识和修养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他的言谈举止、行为风范都渐渐沾染了汉文化的气息,与那些传统的鲜卑贵族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渐渐地,元恪在汉化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他的名字也在鲜卑贵族中传颂开来,成为了众人眼中的“文化标杆”
。
二、登基后的"
迷惑操作大赏"
景明元年,元恪正式登上皇位,成为北魏的新帝。
他年轻有为,雄心勃勃,对汉化事业充满了热情和决心。
一登上皇位,元恪便迫不及待地想要在汉化事业上大展拳脚,于是他决定搞起了一场“汉化2o”
运动。
他希望通过一系列的改革和措施,让北魏更加接近汉族文化,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元恪站在洛阳城的城楼上,遥望着远方,心中充满了对江南水乡的向往。
他想象着那里的青山绿水、亭台楼阁,以及婉约柔美的江南风情。
于是,他下令在洛阳城中修建一座仿南朝的园林,以满足他对江南的思念之情。
当看到设计图纸上那些精巧的亭台楼阁、蜿蜒的曲水流觞时,元恪不禁摇头叹息,心中对平城的皇宫充满了不满:“这破地方,一点江南的婉约劲儿都没有!”
他觉得平城的皇宫太过简陋,与他心中的理想相差甚远。
然而,当工匠们拿着预算报表前来禀报时,元恪却有些傻眼了。
报表上的数字让他大吃一惊,这个园林的修建费用竟然如此之高,远远出了他的预期。
工匠们愁眉苦脸地对他说:“陛下,这工程实在太费钱了,怕是会给国库带来巨大的压力啊……”
元恪听后,虽然心中有些犹豫,但他对江南园林的渴望让他无法放弃这个计划。
他大手一挥,满不在乎地说道:“钱不是问题!
咱北魏有的是牛羊!”
他坚信,只要能够建成这座园林,让他感受到江南的婉约之美,一切都是值得的。
就这样,无数的人力、物力被投入到园林的修建中。
工人们日夜劳作,搬运石料、木材,雕刻精美的建筑构件。
园林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汗水。
随着时间的推移,奢华的园林终于拔地而起。
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曲水流觞蜿蜒其间,仿佛将江南的美景搬到了洛阳城中。
元恪对这座园林非常满意,他常常在这里漫步,欣赏着园林的美景,感受着江南的气息。
然而,这座园林的修建却给百姓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为了筹集修建费用,朝廷不得不增加赋税,百姓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
许多人因为无法承受沉重的赋税而流离失所,社会矛盾也日益尖锐。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那所谓的“佛系治国”
态度。
面对大臣们心急如焚、犹如热锅上蚂蚁般的边境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