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5章 又不失工作的分寸(5 / 6)

加入书签

谈工人的困,而是选择了一个更宏观、更符合领导关切的角度切入:“局长,是关于之前宏远集团旧城改造项目的后续遗留问题。

目前,项目的安置房建设已进入中后期,预计再过几个月就要面临分配的关键节点。”

他顿了顿,观察着刘局长的表情,见他没有打断,便继续说道:“根据我们街道办前期掌握的情况,以及过往的一些经验,安置房的分配阶段,尤其是在面积核算、楼层朝向这些具体问题上,最容易引群体性矛盾。

宏远这个项目,涉及的拆迁工友人数众多,一旦处理不好,很容易演变成信访事件,影响咱们区的稳定大局。”

他巧妙地将这件事从一个单纯的“民生问题”

,上升到了“维稳”

的高度。

这是所有领导都不能、也不敢忽视的一根弦。

“所以……”

郑建国加重了语气,提出了自己的核心建议,“我建议,是否能由我们局里牵头,提前与区住建部门进行一次正式沟通,建立一个信息共享机制。

我们的目的不是去干涉他们的具体工作,而是希望能够督促并确保整个分配过程,从方案制定到最终摇号,都能够公开、透明,有据可查。

这样既能安抚群众情绪,也能把可能出现的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

他说完了。

会议室里一片安静,只有通风口细微的“嗡嗡”

声。

刘局长没有立刻表态。

他用手指轻轻叩击着桌面,出“笃、笃”

的声响,目光深邃,似乎在权衡着什么。

郑建国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他不知道这番话是会得到赞许,还是会被认为“多管闲事”

足足过了半分钟,刘局长才缓缓开口,打破了沉默:“建国同志提的这个问题,很有前瞻性。

抓早抓小,防患于未然,这个思路是对的。”

他先是给予了肯定,让郑建国紧绷的神经稍微松弛了一些。

然后,他转向旁边的主任,吩咐道:“这件事,你记一下。

我会重视的。

下一步,在区政府的协调会上,我会找一个适当的时候,把这个情况向分管的区领导做个汇报,建议由住建牵头,我们相关部门配合,提前做好预案。”

话虽如此,但“适当的时候”

、“向领导汇报”

,这些词语都充满了弹性和不确定性。

郑建国心里明白,这并不等于问题立刻就得到了解决。

这更像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激起了涟漪,但水波能扩散多远,会不会被半途的风浪吞没,都还是未知数。

他点了点头,坐了回去,轻声说:“谢谢局长。”

尽管结果充满了未知,但当他坐下的那一刻,一种奇异的踏实感涌上心头。

他为那些信任他的工人们,在更高层的权力场里,成功地挂上了一个“号”

这或许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但至少,他们的困境不再仅仅停留在他那个深蓝色的笔记本里,而是有了一丝可能,被摆在更关键的桌面上。

他为工人们,争取到了一个被更高层级“看见”

的机会。

这就够了。

一个多月了,自从那次在局里会议上言后,一切似乎又石沉大海。

没有回音,没有新的进展。

郑建国有时也会在夜深人静时反思,自己那番话是不是太过唐突?刘局长那句“会重视的”

,会不会只是一句安抚下属的场面话?他心中的那份期待,就像这冬日的阳光一样,一天天变得微弱。

但他没有放弃,笔记本上的“攻防手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