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也能让他的行动在程序上站得更稳(3 / 6)
>
“多做督促工作”
,这话说得轻巧,怎么督促?用什么身份去督促?“需要科里出面再来找我”
,这更是一句活话。
什么是“需要”
?这个度谁来把握?不到事情闹得不可收拾的地步,恐怕都够不上这个“需要”
的标准。
然而,失望归失望,郑建国却并未感到意外。
他甚至在李科长开口说第一句话时,就已经预判到了这个结局。
他今天来的目的,本就不是指望李科长能大包大揽,为他出头。
他要的,就是现在这个结果——他已经正式向领导汇报了此事。
从此刻起,这件事就不再是他郑建国一个人的“私事”
,而是科里挂了号的“公事”
。
他接下来的所有“督促”
行为,都有了来自上级的口头授权。
这层程序上的“外衣”
,至关重要。
“好的,科长,我明白了。”
郑建国站起身,脸上看不出丝毫的情绪波动,语气平静如水,“那我继续跟进,有新情况随时向您汇报。”
郑建国刚刚转身,手还没碰到门把手,身后又传来了李科长那不紧不慢的声音。
“哦,对了,建国。”
郑建国停下脚步,回过头,只见李科长不知何时已经站了起来,走到窗边,正侍弄着那盆他宝贝得不得了的文竹,用一个小喷壶细细地在叶片上喷洒着水雾。
他头也没回,声音透过缭绕的水汽,显得有些飘忽。
“下次……区里开几个重点项目推进的协调会时,如果碰到了宏远集团的负责人,我会顺嘴提一下这个城南项目进度的问题。”
他轻轻拨弄了一下文竹纤细的枝干,像是在自言自语,又像是特意说给郑建国听,“提醒他们注意一下社会影响,该履行的责任要尽快履行。”
郑建国的心里微微一动,这算是意外之喜了。
由李科长这种级别的人在那种场合“顺嘴一提”
,分量远比他打十个电话要重得多。
然而,他这点转瞬即逝的乐观还没来得及升起,就被李科长的下一句话彻底按了下去。
李科长转过身,镜片反射着窗外的光,让人看不清他的眼神。
他语气平和,却带着一种不容置喙的清醒:“但是,建国,你心里也要有数,别抱太大希望。
这种事,我们敲敲边鼓可以,但最终解铃还须系铃人,补偿款的放,最终还是得靠开商自己的意愿和他们的内部流程。”
这句话,像一盆冷水,瞬间浇灭了郑建国心中刚燃起的那点火苗。
他彻底明白了。
李科长这是在给他画一条清晰的界线:我可以帮你用领导的身份敲打一下,让你师出有名,但这只是“帮忙”
,不是“负责”
。
事情办成了,是你的功劳;办不成,也别指望科里会为了你去跟一个大企业彻底撕破脸。
这是他能给出的、最大限度的支持,也是一层最安全的自我保护。
郑建国的心里泛起一丝苦涩,但更多的却是对这种体制内生存法则的了然。
他知道,李科长没有错,换做任何一个在这个位置上坐了多年的人,大概率都会是同样的选择。
指望别人为了一群素不相识的工人去冒不可知的风险,本就是一种奢望。
他压下心头复杂的情绪,脸上露出一个恰到好处的、混合着理解与感激的表情,对着李科长重重地点了点头:“谢谢科长,我明白了。
有您这句话,我心里就有底了。”
“嗯,去忙吧。”
李科长挥了挥手,重新转向了他的文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