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o章 从质问变成了直接下达指令(4 / 6)
的冗长会议,听着各个科室汇报那些枯燥的数据和官样文章,他的思绪却好几次飘远。
当分管城建的副局长在上面念着“……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重点项目保驾护航……”
时,郑建国的脑海里浮现出的,却是老张那张布满褶皱和期盼的脸,以及王总在电话里那套圆滑得近乎油腻的说辞。
他一边在笔记本上记下会议要点,一边忍不住在想:保驾护航,到底保的是谁的驾,护的是谁的航?是这些给城市添砖加瓦的普通工人,还是那些财大气粗、精于算计的开商?
他知道这个问题没有简单的答案,但它像一根细小的刺,扎在了心上。
他一边处理着手头积压的文件——城西老旧小区改造的申请、北郊工业园区排污管道的整改报告——一边始终惦记着工人们的这个事。
这件事就像一根无形的线,牵着他的心神。
每次电话铃响,他都会下意识地以为是老张打来的,担心是不是又出了什么变故。
而每当在文件里看到“宏远集团”
或者“城南项目”
这几个字时,他的眉头都会不自觉地皱起来。
周四下午,离协调会只剩不到二十四小时了。
送走最后一波来汇报工作的下属后,郑建国锁上了办公室的门,特意嘱咐外面的秘书,如果没有天大的急事,不要打扰他。
他从文件柜最下面一格,拖出一个沉重的、印着“城南棚户区改造项目”
的蓝色文件夹。
打开来,里面是厚厚一沓资料。
他抽空,将相关的政策文件和项目审批资料,仔仔细细地又重新捋了一遍。
台灯的光晕在他面前投下一片安静的明亮。
他戴上老花镜,手指捻着纸页,目光在那些密密麻麻的铅字上缓慢移动。
《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第三十二条……补偿方式……货币补偿金额……他用红笔在旁边画了个圈。
《市重点项目建设用地补偿安置办法》附件二……关于临时安置补助费的标准……他又用笔在下面划了一道重重的横线。
他的目的很明确,他是在为第二天的协调会寻找“弹药”
。
他想着开会的时候,要怎么帮那些可能说不清楚话的工人,把他们凌乱的诉求,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比如,他们要求的“额外补偿”
,到底有没有哪怕一点点的政策擦边球可以打?那个“产权车位”
的承诺,在项目最初的规划公示里,有没有留下任何可以引申解释的蛛丝马迹?
他要把这些诉求,掰开揉碎了,一一对应到白纸黑字的政策规定上去。
只有这样,才能让开商无从抵赖,也让自己的“协调”
站得住脚。
看着眼前堆积如山的资料和自己做的笔记,郑建国摘下眼镜,揉了揉酸胀的鼻梁。
他靠在椅背上,望着窗外渐渐暗下来的天色和远处亮起的万家灯火,心里不禁泛起一阵无力感。
他很清楚,自己终究只是一个处在中间位置的普通干部,手里的权力是有限的。
他不是法官,不能直接判决;他更不是主管城建的市领导,无法用行政命令去逼着财大气粗的开商,为一句口头承诺就多掏出几百万来。
强行施压,最后很可能落得个两头不讨好,甚至给自己惹上一身麻烦。
但是,他又无法坐视不理。
他能做的,也是必须做的,就是至少要保证,工人们那些写在合同里、法律里,该得的一分一毫,都能分毫不差地落到他们的口袋里。
决不能让宏远集团用那些花里胡哨的话术和法律陷阱,把这群老实人给忽悠了。
周五下午两点四十五分,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