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o章 从质问变成了直接下达指令(3 / 6)

加入书签

p>他们真的肯坐下来跟我们谈了?”

“千真万确。”

郑建国肯定地回答。

“哎哟!”

老张猛地出了一声响亮的、如释重负的叹息,紧接着是语无伦次的感谢,“太谢谢您了!

郑局长!

真是太谢谢您了!

您不知道,我们这一下午,大家伙儿心里都七上八下的,没个着落,就跟没头的苍蝇一样。

现在好了,有您这句话,大家伙儿总算有了个盼头!

他的声音里充满了劫后余生般的庆幸和感激,那份沉甸甸的希望,几乎要从听筒里溢出来。

“这是我们应该做的,你们是来反映问题的,我们就要想办法解决问题。”

郑建国说,他的语气平和,听不出半点居功的意思。

官腔之外,他更像一个关心晚辈的长辈。

他接着叮嘱道:“老张,你现在要做的有几件事,你记一下。

第一,把这个消息尽快通知到其他工人,稳住大家的情绪,告诉他们不要再采取任何过激的行动,一切等周五开完会再说。

第二,你们内部商量一下,选出三到五个能说清事情、头脑也清醒的代表,到时候一起来参会,人太多了场面容易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你们回去把手头上所有能证明开商承诺过的材料都准备好。

比如当时跟你们谈话的刘经理的名片,有没有相关的录音、聊天记录,或者是在场的其他证人。

把要说的话,要问的问题,都在纸上列个一二三,做到有理有据。”

郑建国这番话说得极为细致,几乎是在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去为自己争取权益。

他知道,这些朴实的工人,光有一腔怒火是不够的,面对开商那种老油条,他们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

老张在电话那头连连应声,不住地说:“哎,哎!

我记下了,郑局,您想得太周到了!

我们这就去准备!”

郑建国嗯了一声,觉得还有件事需要补充。

他想了想,从笔筒里拿起自己的另一支笔,翻到笔记本的扉页,那里写着他的私人号码。

“老张,还有个事。”

他说,“我办公室的电话,你白天打才有人。

这样吧,我把我的手机号也告诉你,你记一下,139xxxxxxxx。

这几天,如果有什么紧急的、突的情况,你们自己处理不了,可以直接打这个电话找我。

记住,是急事。”

把私人手机号给一个素昧平生的上访群众,这在体制内并不常见。

但郑建国觉得,这不仅是一个电话号码,更是一颗定心丸。

他要让这些已经被逼到墙角的人知道,政府这里,有一扇门是随时为他们敞开的。

电话那头的老张再次沉默了。

这一次的沉默,比之前更加沉重,也充满了更深的感动。

他结结巴巴地,半天只说出几个字:“郑局……您……这……我……”

一个普通的工人,何曾有过这种待遇——市局的领导,不仅亲自为他们出头,还把私人手机号给了他们。

这份信任和尊重,远比开协调会本身,更能温暖人心。

打完给老张的电话,郑建国感觉心里的一个疙瘩暂时解开了。

他将手机放在桌上,端起已经凉透的茶杯,将里面的浓茶一饮而尽。

苦涩的茶水顺着喉咙滑下,让他因长时间通话而有些干的嗓子舒服了不少,也让那股烦躁的火气跟着平复了下去。

之后两天,也就是周三和周四,郑建国重新被卷入了日常工作的洪流中。

周三上午,他参加了局里关于上半年工作总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