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瞬间成了案件新的突破口(3 / 5)

加入书签

件的关键信息和他多年来的办案心得。

他缓缓睁开眼睛,眼神中带着历经沧桑的沉稳:“不好说,但只要这些公司真实存在过,就一定会留下痕迹。

哪怕是虚假注册,也会有代办人的信息、银行开户记录,这些都是我们可以追查的线索。

我们这次去,就是要把这些隐藏的线索挖出来。”

经过十几个小时的颠簸,火车终于抵达了这座边境小城。

刚走出火车站,一股夹杂着沙尘的风就扑面而来,带着边境特有的干燥和粗犷。

这里的空气里弥漫着沙尘的味道,吸入鼻腔都能感觉到细小的沙粒。

街道两旁的建筑大多是低矮的平房,墙壁上还残留着风沙侵蚀的痕迹。

商铺门口挂着双语招牌,汉语和当地少数民族语言交织在一起,充满了异域风情。

偶尔能看到穿着民族服饰的行人匆匆走过,他们的脸上带着淳朴的笑容,与这座小城的氛围融为一体。

赵刚和李响没有丝毫耽搁,第一时间前往当地的市场监督管理局。

在堆满档案的库房里,两人开始了艰苦的翻找工作。

库房里弥漫着陈旧纸张的味道,阳光透过狭小的窗户洒进来,在地面上形成斑驳的光影。

他们从堆积如山的档案中,一份份筛选与目标公司相关的资料,手指因为长时间翻阅纸张而变得粗糙。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整整一天的努力,他们终于找到了那十几家公司的注册资料。

然而,当他们仔细查看这些资料时,心情却瞬间沉了下去。

纸质档案上的注册地址大多是“xx街道xx商铺”

,但地址描述模糊不清,有的甚至只写了街道名称,没有具体的门牌号。

两人按照档案上的地址逐一实地核查,结果令人失望——这些所谓的“商铺”

要么是早已废弃的空房,里面堆满了垃圾,墙壁上布满了涂鸦;要么就是居民自住的小院,主人对“公司”

一事毫不知情。

很明显,这些公司的注册地址全是虚构的。

他们又马不停蹄地寻找代办注册的中介,根据档案上留下的联系方式,拨打了一个又一个电话,可要么是无人接听,要么是号码早已停机。

通过当地工商部门的协助,他们找到了中介机构的旧址,却现这里早已人去楼空,门口贴着“门面转让”

的纸条,上面的字迹已经模糊不清。

周边的商户告诉他们,这家中介在半年前就突然关门,老板带着员工不知去向,连房租都没结清。

与此同时,专案组的办公室里,灯光彻夜未熄。

墙上的线索图被红、蓝、黑三色马克笔标注得密密麻麻——红色线条如同血液般,串联起康安医院、临江生物制剂厂的药物链条,每一个节点都代表着一个关键线索;蓝色箭头如同水流般,清晰地追踪着虚拟货币流向边境皮包公司的轨迹,展现出资金的复杂流转;黑色圆圈则像一个个黑洞,圈出了商人在大型商业活动中与信号屏蔽点重合的身影,暗示着商人与犯罪活动的隐秘联系。

郑建国站在线索图前,双手背在身后,眉头拧成了深深的“川”

字。

他的指尖沿着红色线条从“康安医院药品”

缓缓滑倒“临江生物制剂厂”

,最后停在“商人投资”

的标注上,眼神中充满了疑惑和不甘。

“药物来源、资金洗白、活动关联,三条线都在往他身上收,可为什么就是抓不到直接证据?”

他喃喃自语,声音里带着一丝疲惫——连续多日的高强度工作让他身心俱疲,但更多的是不甘,明明已经感觉到真相就在眼前,却始终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屏障。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