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鱼水水的(3 / 4)

加入书签

终于来了!”

沈清辞看着他,又看了看他身后的几个少年——想必是他收的徒弟,笑着点头:“阿禾,你把医馆打理得很好。”

“都是按师父们教的做的。”

阿禾说着,引着他们向医馆走去。

医馆的门楣上,“江南沈氏医馆”

的匾额擦得锃亮,门口挂着两串红灯笼,墙上的听雪楼图旁,又多了一幅新画——画的是烟雨桥边,少年阿禾跪在地上拜师的场景。

走进医馆,里面坐满了候诊的百姓。

见阿禾引着两位老人进来,百姓们纷纷起身问好,一个大娘笑着说:“您就是阿禾大夫常说的沈师父和萧师父吧?我们可都听阿禾讲了你们的故事,真是神仙眷侣啊!”

沈清辞笑着道谢,目光落在医馆角落的一张桌子上——桌上摆着一个木盒,里面放着许多书信,阿禾解释道:“这些都是百姓们写的感谢信,有的不会写字,就请人代笔,说要把这些信留给师父们,让你们知道,你们的医术和故事,都留在了江北。”

第十三章江北春深忆江南

接下来的日子,萧玦和沈清辞便留在了江北医馆。

沈清辞每日坐诊,为百姓诊脉开方,偶尔会教阿禾的徒弟们辨认江北特有的药材;萧玦则陪着她,有时帮她研磨药材,有时和百姓们聊天,讲江南的风土人情,讲他和沈清辞年轻时的往事。

一日午后,下起了小雨。

医馆里没有病人,阿禾的徒弟们在整理医案,沈清辞和萧玦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雨景。

阿禾端来一壶热茶,坐在他们对面,轻声问:“师父,萧师父,你们当年在江南,是不是也经常这样,一起看雨、喝茶、聊天?”

萧玦点头,拿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是啊,那时候在乌镇,下雨的时候,我们就坐在茶馆里,听说书先生讲故事,看着乌篷船在雨里穿行,日子过得很慢,却很踏实。”

沈清辞看着窗外的雨,想起当年萧玦从京城回来的那个雨天——她在茶馆里为老人诊脉,忽然听到熟悉的声音,抬头便看到了他。

她轻声道:“还记得你从京城回来的那天吗?也是这样的雨天,你站在茶馆门口,穿着青色布衣,脸上带着伤,我还以为是在做梦。”

“那时候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是快点回到你身边。”

萧玦握住她的手,眼中满是温柔,“还好,我做到了。”

阿禾和徒弟们坐在一旁,静静地听着他们的故事,眼中满是向往。

一个小徒弟轻声说:“师父,萧师父,你们的故事真好,我以后也要像你们一样,找一个能陪自己一辈子的人,一起行医,一起看遍天下的风景。”

沈清辞笑着点头:“会的,只要你们心怀善意,坚守初心,总会遇到那个对的人。”

雨渐渐停了,夕阳透过窗棂,洒在医馆里。

萧玦看着沈清辞的侧脸,轻声道:“清辞,明日我们去看看江北的枫叶吧,阿禾说,附近的山上,枫叶长得很好。”

沈清辞点头:“好,正好也让我看看,江北的枫叶,和江南的红叶,有什么不一样。”

第十四章此生故事传千古

萧玦和沈清辞在江北住了半年,直到深秋才打算回江南。

离开的前一天,小镇上的百姓们都来送行,有的送来了自家种的粮食,有的送来了亲手做的布鞋,还有的拿着书信,希望他们能把江北百姓的心意带回江南。

阿禾牵着两个徒弟,送他们到码头。

他从怀中掏出一本厚厚的书,递给沈清辞:“师父,这是我整理的江北医案,还有百姓们讲的故事,我把你们的故事也写在了里面,希望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世上有这样一段爱情,有这样两位医者。”

沈清辞接过书,轻轻抚摸着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