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番族通商(1 / 2)
千秋宴过后,大昭朝的一切又如往昔一般,景顺帝彻夜处理各处呈到内阁的奏疏,经由票拟传入乾清宫,但是此时殿内却笼罩着阴翳的气氛。
龙案前的景顺帝双手撑在案台,已近天命的年纪,那双眼,却依旧能洞察人心一般,映着琉璃灯里的光,有种摄人心魄的冷。
陈瑞一面安抚着陛下的情绪,一面想着:若然裴大人在,想必能为陛下分忧解难。
眼看着皇帝的面色越发不好,陈瑞朝侍候的小内侍使了个眼色,后者是跟在他身边多年的太监,当即会意,沏了贡茶和糕点捧过来。
“陛下,您可不能动气,这茶是今年的新茶,潮州那边岁贡的,奴婢闻着味儿都比往年的还要清香,还有这水晶糕,也是您素来常用的,陛下日里处理政事,从酉时到现下都未吃一点东西,这可如何挨得住,”陈瑞跟着景顺帝多年。
景盛末年,皇帝做太子时,曾出征打仗,那次落了病根,伤了脾胃,调养了许久才养好。
不过景和十一年到十五年,又是连年的战争,皇帝忙碌起来,时常至夤夜,整日也睡不了几个时辰,陈瑞看在眼里急在心里。
偏这位皇帝脾性执拗,除了郑贵妃和皇后说的话,偶见成效,他们这些做奴才的,也不敢太过放肆。
正在此间,外头传来内侍传报,太子殿下有事请奏。
景顺帝抬眼,神情晦暗,却仍是道:“让他进来。”
锦绣蟒袍忽的入了殿内,刘诩踏入殿前不止一次问自己,这么做究竟会不会得了父皇的允许,但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要如此,身在东宫,作为储君,即便有些事做不到也要做出拼力一搏的姿态。
“恳请父皇准许儿臣带兵剿匪,”刘诩没有片刻犹豫,屈膝叩首,声色清朗坚定。
景顺帝看着他,问道:“你去过内阁了?”
“父皇既让儿臣处理一些政事,儿臣自然不敢懈怠,日里晚间都想着如何为父皇为大昭朝百姓为事,是以每日都要往返文阁,今次听说了沿海盗贼四起,劫掠商户,杀辱百姓,儿臣身为父皇的儿子,便不能看着百姓受苦。”
皇帝坐在龙案后,定定看向太子,忽而起身绕出案台,将跪在地上的太子扶了起来。
拍了拍儿子的肩头,景顺帝笑道:“有诩儿这些话,朕心里开怀,景和三十年夏日,你去西山剿匪,朕很是担心,幸而吾儿用兵如神,大获全胜,但沿海的盗贼可不比西北的那些,他们与倭贼勾结,穷凶极恶,此事朕已有主张,诩儿这份心意,朕听到了。”
景和三十年的匪贼,哪里是刘诩剿灭的,那是宋炎出兵两方包抄围剿才保得他全身而退。
刘诩心虚,未敢多言,也是因父皇这话明显是驳了他的请愿。
宫烛静静燃烧,殿内灯火虽不至于刺目,却还是让刘诩垂了头,他拱手行了个君臣礼,惶惶退了出去,却在殿外看到正拾汉白玉阶梯而上的伍荣和叶脩。
太子负手站在栏前,二人拢袖行礼。
随后在内侍的引带下进了殿内。
父皇为何不让他去,还是说其实父皇知晓他并没什么带兵谋略,不过是金玉其外,景和三十年那件事,父皇知晓了?
……
今年开春后,沿海便屡次有盗贼横行,三月份时,青州府安东卫所的刘成良勾结海贼以及海州卫所造船坊的事,仍历历在目,不过四个月的功夫,盗贼的势头再起。
加之现在变本加厉,丝毫不将朝廷放在眼里,已然触怒了景顺帝。
伍荣拱手:“陛下,据锦衣卫的探子来报,海外番族躲开朝廷的巡检,甚至与岸上商户做起了生意,但他们并不露面,而是借由商户这边出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