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战略轰炸机项目,故宫旁边的房子(2 / 9)

加入书签

现在三线计划已经彻底完成,从中退下来不少人.”

三线计划

这个计划当年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到八十年代就结束了呀。

现在都已经是一九九四年了,就算是当年支援三线计划的工程师们,现在要么已经退休,要么也干不动了呀。

三十年的时间,真以为还年轻么

针对王多鱼的困惑,农廷秋并没有解释。

藏一手嘛,这很正常。

就像是当年的地下核长城一样,以及还有不少的秘密地下军事基地,同样没多少人知道。

王多鱼在上辈子参观过在南方粤北地区的101打造的基地,当时都已经彻底解密了,买票就可以去参观。

仅仅只是基地入口,就藏在深山之中,从天空根本看不到。

类似这样的基地,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应该还有不少。

“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就算是三线计划,好像也没有多少是跟航空制造有关的人才吧”

农廷秋闻言,也不意外。

“王教授,你说得对,当时有很多退下来的工程师们,确实是被成飞、沈飞、西安等分走了,但现在要启动战略轰炸机项目,就只能从这些机构中抽调人员。”

三线计划以国防科技工业为重点,集中在交通、煤炭、电力、钢铁、有色金属工业等为基础,机械、电子、化工等为先导,建立相对齐全的工业体系。

航空方面的人才主要集中在川蜀之国、关中平原、西南深山等地方。

一个字:散。

两个字:齐全!

在三线计划结束之后,培养了许多人才,其中航空方面的技术人才就有不少。

而在十二年前,王多鱼主导的五马赫战斗机项目落地,当时就抽调了不少这方面的人才。

以老带新的是我们的传统技能,从五马赫战斗机项目之后,又接连经历了好几个项目,比如歼十等。

最重要的还是南天门计划。

只不过南天门计划对人才的要求,更加严苛,一般人还真的进不去,就算本科毕业的大学生也够呛加入该计划。

南天门计划进展缓慢,更多是依赖王多鱼这边。

因为他有旺旺集团这家企业,可以从国外招募那些莫斯科专家为他所用,解决很多研发过程中的重点技术难题。

战略轰炸机项目不一样,人才这方面确实很紧缺,却又不得不启动该计划。

所以只能从三线计划等项目当中抽调人手,同时也需要启用哈工大、北大、清华、国防科大等大学培养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入该计划。

如此一来,才能够形成闭环,让该计划顺利落地。

人才方面的问题还算容易解决,资金问题才是眼下的重中之重。

很明显,陆根荣、农廷秋、冷振祖等领导也都十分头疼。

要么只能按部就班每年从收入当中抠一点出来,要么找王多鱼等企业家支援一点。

“多鱼,关于资金问题,我们是这样想的。”

陆根荣缓缓开口:

“前期投入的研发资金在五十亿元人民币上下,国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持续投入十亿人民币,利用五年时间来推进该项目的部分技术.”

“如果我们的研究有成果出来,那么就应用在现有的轰6项目上面”

五十亿元人民币

并且还有分五年来投资

尽管王多鱼非常清楚,战略轰炸机在我们国内是非常困难的事情,但这个资金问题,还是让人窒息。

战略轰炸机的核心技术包括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