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0章 李军宋美然进军香港(2 / 3)
p>吕逸飞年事已高,还患有基础病,手术风险不言而喻。
九十年代支架技术刚刚引入国内,手术经验不足,一切尚不成熟,更增加手术的不确定性。
吕一鸣为此而愁已经很长时间了,而且,他现老爸也像之前老妈一样,一时清醒,一时糊涂。
一会儿说:我已经活得够老了,再活下去没什么意义了。
与其浪费粮食,不如去肥一块地。
一会儿又指着吕一鸣的鼻子说,你小子干点儿正事,我等不及了。
吕一鸣心情沉重,哪还有心情办什么婚礼啊。
吕逸飞住的军队医院,总有老战友来探望。
群莉娘向童教授请了长假,来照顾吕逸飞。
“一鸣,我们那位说,用了进口的支架,告诉老人家是国产的就行,担心技术的话,北京的军队医院应该没有问题。
关键是术后的护理。
她已经护理过好几位这样的老人了,要不我让她回去一趟?”
李军在电话里对吕一鸣说。
“也可以跟老人家说是香港产的。
他一定会接受的。”
宋美然抢过李军手里的电话对吕一鸣说。
“好的,先谢谢你们,我们也再商量商量。”
吕一鸣嘴上感谢,心里还是很担心,他一直觉得老爸年纪大了,做手术的风险太大。
李军的二儿子在香港上小学一年级,每天天不亮就起床,因为要过关,去等校车。
下学后自己过关、过安检,返回深圳。
双非子女,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特殊群体,他们的父母都不是香港居民,因为出生在香港,可以在香港接受教育。
至于为什么会出生,他们却拥有着相同或者相近的理由。
那就是内地计划生育,所以父母为他们选择了出生地------香港。
他们在香港的学校里学习,与香港本土学生一起成长,却有着不同的身份和背景,有着不确定的未来。
李军的二儿子取名李港,在香港上的是一家私立学校。
这里的学校老师不会找家长,也不敢体罚学生。
孩子的作业虽然会要求签字,但像李港这样的大陆学生,老师也只是尽力督促。
宋美然只是觉得,老大在深圳上学,自己被请到学校是家常便饭,可看着老大比老二用功得多。
她自己上学时成绩不好,再看看现在老大李圳的课本,也就是语文能看懂,数学简直就像猜谜。
老儿子呢,整天跑来跑去就感觉他已经挺累了,不忍心再骂他。
可看看他的英语教材,欲哭无泪。
一个中国字没有,她和李军两人只能老实放下,听天由命吧。
“咱把李港送香港念书,不就是图他多学点儿英语吗?你看看现在,他也得学呀。
咱这不是瞎掰吗?”
宋美然跟李军念叨起老儿子的学习就火冒三丈,李军之前从没见媳妇过脾气。
“再看看,别急。”
李军劝媳妇,却劝不了自己。
他也不知道这样再念下去该怎么收场,他突然就想到吕一鸣,想到他的女友邱枫,那不是一个大教授吗?可他不知道怎么开口,知道人家什么关系啊?也没见有结婚的意思啊?他把这想法跟媳妇说了,宋美然竟一拳捶到李军胸口上。
“你怎么不早说啊,你不好开口,不是还有我呢嘛。
我去问问。
你还记得在军然川菜的时候吗?吕一鸣每次和邱枫来吃饭,都没带着蒋群莉,一鸣哥现在打电话总是‘邱大教授’长,‘邱大教授’短地,感情一定不错,结婚不结婚地要你管。
再说,咱就问问,也没什么旁的意思。
“宋美然说着就要走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