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政务军务(2 / 3)
升为守备,随行的刘万山、乌扎拉特等随之晋升。营中其他各级将士也都跟着升迁。
但是杨林向张祝和邢云衢强调,随着军职的提升和各人财富的增加,许多官兵从原有的“穷光蛋”变成了拥有土地和房产的“小地主”,有可能在思想上产生自私想法。干什么都是出工不出力应付了事。
最典型的表现就是训练不刻苦、不服从管理,故意违犯军纪顶撞上官。甚至拉帮结派互相排挤倾轧。更有可能会在战场上明哲保身,不再和原先一样英勇作战。所以必须要警惕这种思想和现象。
杨林告诉张祝和邢云衢,不管何时何地国法、军法必须要严。在原有每季度考核一次军事技能的基础上,加强对军官的考核、约束和反省。军官要是言行不端正,会影响整支队伍的状态。所以他打算在皇帝赏赐的银子到来后,召集全营伍长以上人员进行集议(开会),以便明确叆阳乃至叆阳标营今后的发展目标。
另外杨林还强调,对于不服从管理、不出操训练以及连续两个季度考核不达标的官兵,一律开革出营不给安排相应的差事。并且依据其所犯错误的轻重程度,罚没其相应土地和资产。
而且从现在开始,官兵训练的天数由四天变为四天半。也就是说休沐日由原来的三天变为两天半。但是军饷每人提高一钱。凡是对此有异议或拒绝执行这个决定的官兵,要么辞职回家要么听从军令,没有第三个选择。
为了弥补因犯错被开革的官兵空缺,杨林的决定实行“预备役”制度。这个“预备役”与后世的不同,他是提前招募符合服役标准的青壮后登记在册。然后定期组织这些人进行军事训练。一旦军中有战损或是空额,则在这些人中进行补充。为了稳定“预备役”人心,官府将免除这些人在“预备役”期间的徭役和一部分税银。
杨林这些决定得到了张祝和邢云衢的一致赞成。因为现在标营内确实有一股不好的风气,一些官兵认为打退了建奴两次进犯他们就不敢再来了,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剩下来的时间就是经管好自己的小家。
因此营中已经出现了不服管理、顶撞上官的现象。有的官兵在休沐期间自由散漫、较为懈怠。这种现象要是不管理不遏制,叆阳标营也将与其他明军营伍一样,逐渐堕落和松懈下去。最后只能泯然于世俗中。
按照明朝的规定,营伍兵打完仗是要裁撤的。等有战事再进行招募。但是一些重要的战略要地和城堡不在这一规定内,可以设置营兵常年驻守。而叆阳就是占据了这一优势,以致叆阳标营并未被裁撤。
杨林最担心的就是这一情况发生,所以他对约束官兵行为和遵守军法特别重视。为的就是别有什么不好的事成为裁撤这支队伍的借口。真到了哪一步自己所有的心血和规划都将付诸东流,更别提剿灭后金了。历史上有多少能打的军队都栽在军纪不严造成的后果里。
最有名的就是后来的孔有德,因为手下偷吃了当地士绅家的一只鸡,结果被当事人揪住不放,要把偷鸡的士兵穿箭游营才行。逼的孔有德为了不受这份屈辱悍然发动叛乱。也让明末历史发生了巨大改变。
杨林深深知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的含义。国家要是承平日久各个层面都将松懈下来。尤其在军事方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