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四章 平衡之术(2 / 3)

加入书签

子就想偏安这辽东一隅,甘为国家守御边城?”

    杨林不得不承认邢云衢看形势看得准,看人也是有一套。自己怎能甘心就窝在辽东这个地方?这天下需要自己去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可是在实力和羽翼没有丰满前,自己不能随意透露真实想法。“密成泄败”这四个字可是无数人用生命为代价总结出来的。简单的说就是自己要干大事的计划要保密,否则泄露出去导致失败的风险极大。

    虽然藏起自己的真实想法可能会让追随自己的人失望,但是在这个以利益为主的封建时代,为了加官进爵而把你出卖了的事儿有的是。可以说这种事儿不管是在那个时代都比比皆是。你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很可能就被有心人拿去大做文章。所以为了长远大计还是要忍耐下去。

    杨林否认道:“井石兄,你是读圣贤书的人,也是你们县人尽皆知的大孝子。当懂得忠君爱国是做人的基本道理。我虽得今上青睐,但是卫国戍边、守一方平安是我的人生信条。你所谈的皇上给予我霸业根基实是荒谬之言,之后不可再提,否则休怪我翻脸无情!”

    邢云衢闻言不怒反笑道:“大人,不是学生要蛊惑您造反背叛朝廷。而是应明白天下大势已然发生改变,若是不尽早准备。岂不是辜负了今上对您的期望和厚爱?”

    杨林有些气到:“井石兄不可妄言。你怎么知道今上想把我养成藩镇,难道他会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纵观古往今来,那个皇帝会蠢到自己培养个威胁皇权的藩镇出来?就凭你方才说的那些根本难以令人信服,更是荒谬绝伦!”

    “大人,有时候皇帝培养藩镇不是为了威胁皇权,而是为了保住皇权。东汉的藩镇军阀们咱们就不提了,那么两晋、南北朝、隋唐,各地强藩多如牛毛。他们为了争权、争地彼此之间互相攻伐。为了获得大义和争取人心,他们那个不得尊重皇权?这样反倒是让皇权获得了极大的安全。”

    “就说唐朝吧,安史之乱后由盛转衰,藩镇遍地战乱不断,朝堂也是乌烟瘴气不复以往。可就在这种混乱局面下,若有藩镇胆敢反叛朝廷,就会被其他藩镇群起而攻之。造反的反倒成了人家功劳簿上的一份子,你说可笑不可笑?”

    “所以各地藩镇都不傻,他们虽然对朝廷阳奉阴违,可多数都不敢明目张胆的反叛朝廷。大唐的国祚竟然由此延续了一百四五十年。究其根源根源就是皇权和藩镇形成了一种隐形上的平衡。这其实也算是帝王之术的核心思想之一——平衡之术!”

    杨林点点头表示赞同,因为邢云衢说的一点儿没错。其他朝代的皇帝不谈,仅是大明末代皇帝崇祯朱由检平衡之术就用得不好。结果最后朝堂上全是东林党的人,皇权被紧紧局限在紫禁城中。同样他的政令也不出京师。即便他以高压态势传达给地方官府,也会被大打折扣。

    邢云衢继续笑眯眯的道:“大人,学生自小熟读圣贤书自然也懂得忠君爱国的道理。但是在学生看来,为将者戍守一方听命朝廷是忠君爱国;那么自强自立维护皇族安危也是忠君报国。纵观历史,多少忠臣义士为了忠君爱国杀身成仁,徒留给后人无限遗憾。如著名的北齐兰陵王高长恭、唐时高仙芝、哥舒翰;宋时狄青、岳飞。总之,这些人要是有不甘人下的雄心,何以徒留美名而身死?所余身后之事,只在世人的嗟呼之中。真是可惜、可叹、可悲啊!”

&nbs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