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6章 没有什么该与不该(2 / 2)

加入书签

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我的一位同学曾拼命想进一家外企,连续三年应聘都失败,最后只能去了一家初创公司。

当时他觉得人生跌入谷底,却没想到这家公司后来迅展,他作为元老获得了股权激励,不到三十岁就实现了财务自由。

他常笑着说:“当年要是真进了外企,可能现在还在格子间里加班呢。”

坦然面对,意味着以更广阔的视角看待生命的起伏。

就像站在山巅俯瞰河流,方能看见九曲回环的壮美,而不是困在某一段河道的湍急或平缓中。

当我们不再执着于一时的得失,便能在“该来”

的惊喜中保持清醒,在“不该来”

的考验中汲取力量,让每一次经历都成为生命成长的养分。

当然,坦然面对一切,并非一蹴而就的顿悟,而是需要在生活的点滴中不断修行。

它要求我们在情绪的波涛中保持觉察,在执念的束缚中学会放手,在无常的变幻中坚守本心。

当“不该来”

的事情生时,愤怒、焦虑、悲伤等情绪难免涌现,这是人性的自然反应。

但坦然的关键在于:不被情绪淹没,而是以旁观者的视角觉察它们的存在。

就像观潮者看着潮水涨落,不试图阻止,只是静静地观察。

身边曾有人经历过一段痛苦的分手,恋人离开时说“我们不合适”

,她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三天,反复看着以前的合照,直到第四天早上,她看着镜子里憔悴的自己,突然问:“为什么我觉得对方不该走?难道没有这个人,我就不能活了吗?”

这个问题让她惊醒。

后来她开始专注于自己的事业,报了烘焙班,周末跟着驴友去徒步,朋友圈渐渐充满了新的风景。

有次在烘焙课上,她认识了现在的伴侣,两人因为都喜欢做芝士蛋糕而结缘,说起过去,她笑着说:“当时觉得天塌了,现在才知道,是旧的门关上了,新的窗打开了。”

我们常常误以为该来的事情可以通过努力完全掌控,但实际上,生命中总有许多不可控的因素。

就像手握细沙,握得越紧,流失得越快。

坦然面对,需要我们放下掌控一切的执念,学会与不确定性共处。

生命的本质,是一场与自己和解的旅程。

坦然面对一切,意味着我们不再用完美的标准苛责自己与世界,而是以包容的心态接纳所有的不完美。

就像接纳月亮的阴晴圆缺,接纳河流的蜿蜒曲折,我们也终将接纳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无论它是否符合预期。

这种接纳,让我们在无常中寻得永恒,在动荡中觅得安宁,最终明白:坦然不是终点,而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修行,是我们送给自己的最好礼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