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7章 你不争也会有人抢(1 / 3)

加入书签

生活中,我们常常被教导要懂得谦让,秉持着“不争为上”

的处世哲学。

然而,现实却往往呈现出另一番景象:即便你选择不争,也总会有人主动来抢。

在家庭中,那些看似温情脉脉的血缘纽带下,隐藏着无数关于利益、偏爱和资源的无声争夺。

老家有户人家,兄弟二人共同照顾年迈的母亲。

哥哥常年在外工作,每年只有春节才回家一次,每次回来都会给母亲买一堆昂贵的保健品和新衣服,在亲戚面前表现得格外孝顺。

弟弟住在母亲隔壁,每天下班都会去给母亲做饭、收拾屋子,陪母亲聊天解闷,周末还会带母亲去医院做体检。

村里人都觉得弟弟才是真正孝顺的那个,但母亲心里却更偏爱会说甜言蜜语的哥哥。

后来母亲去世,留下了一笔存款和一套老房子。

哥哥得知消息后,第一时间从外地赶回来,拿着几张给母亲买东西的票,声称自己为母亲花了很多钱,要求继承大部分遗产。

弟弟觉得都是一家人,没必要为了钱伤了和气,便没有与哥哥争辩。

但哥哥却得寸进尺,不仅拿走了大部分存款,还以“弟弟住得近,照顾母亲更方便”

为由,要求弟弟放弃老房子的继承权。

弟弟这才意识到,自己的不争,反而让哥哥变本加厉地抢夺本该属于自己的东西。

这样的故事并非个例。

在很多家庭中,父母的偏爱往往会导致子女之间的矛盾。

有一位读者曾分享过自己的经历:上面有一个姐姐,下面有一个弟弟。

从小,父母就告诉她:“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

于是,她的新衣服、零花钱、甚至是喜欢的玩具,常常都要让给弟弟。

后来,她考上了外地的大学,弟弟则留在本地工作。

父母总是以“弟弟需要照顾”

为由,让她把工资的一部分寄回家。

她起初觉得这是自己的责任,便默默照做。

但后来她现,自己寄回家的钱,父母大部分都给了弟弟,甚至还帮弟弟付了房子的付。

而弟弟却觉得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甚至还经常抱怨她寄的钱不够多。

在婚姻家庭中,“抢”

的现象也无处不在。

有对夫妻结婚五年,感情一直很好。

一方性格温和,不擅长表达,另一方则活泼外向,善于交际。

温和的一方每天下班回家都会主动做家务,照顾孩子,把工资卡也交给对方保管。

他觉得夫妻之间没必要计较太多,自己多付出一些没关系。

但没想到的是,对方却利用这份信任,偷偷把家里的积蓄拿出去给娘家弟弟买房,还谎称是投资亏损了。

当现真相时,对方却反过来指责:“我们是夫妻,给我弟弟买房怎么了?你是不是太小气了?”

这时才明白,自己的不争,反而让对方觉得可以随意抢夺属于这个小家庭的共同财产。

为什么在家庭中也会出现“你不争,有人抢”

的现象呢?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每个人都有自我中心的一面,都希望自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和关注。

而在家庭中,因为有亲情的纽带,很多人会觉得争抢是一件伤感情的事情,于是选择退让。

但这种退让往往会被一些人视为软弱可欺,从而变本加厉地去抢夺。

同时,家庭中的争抢也与父母的教育方式和家庭氛围有关。

如果父母从小就偏爱某个孩子,或者总是强调“大的要让着小的”

,就会让被偏爱的孩子养成理所当然的心态,也会让另一个孩子觉得自己的付出不被重视,从而导致家庭矛盾的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