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文脉绵延 气韵新生(2 / 3)

加入书签

戏曲、传统手工艺、特色小吃等。”

文联主席、老作家陈老接过话茬,语气有些激动:“孙局长说的很对!但关键是,这些文化要么养在深闺人未识,要么面临失传的风险。比如我们江泉独有的‘雾江号子’,会唱的老人越来越少了。我们的老城区改造,能不能多留一些有历史价值的街区,而不是一拆了之?我们不能等失去了才后悔莫及啊!”

规划局局长面露难色:“保护与发展确实存在矛盾,有些老街区基础设施落后,改造成本极高……”

宣传部郑强部长从传播角度提出建议:“挖掘保护是基础,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化’和‘传播’。要用现代人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影视、动漫、短视频,把我们的文化故事讲出去。要打造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活动,形成集聚效应。”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逐渐深入。秦风认真记录,最后总结道:“好!大家的意见很中肯。我看,下一步要重点抓好三件事:”

“第一,系统普查,编制文化地图。 由文旅局牵头,对全市文化资源进行一次彻底摸底,建立数字档案,绘制‘江泉文化地图’,做到心中有数。”

“第二,保护优先,活化利用。 规划、住建部门要调整思路,对具有重要价值的历史街区、工业遗存,要探索‘微改造’、‘绣花功夫’,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可以学习外地‘工业遗存变文创园区’的成功经验。”

“第三,打造品牌,活动引领。 要策划举办几个有规模、有特色、有影响力的市级文化节庆活动,比如‘雾江国际生态文化节’、‘江泉工业记忆艺术季’等,形成品牌效应,吸引外界关注,提升市民参与度。”

会议明确了方向,文化铸魂的提升战略,开始从思想层面走向实践操作。

计划迅速转化为行动。第一个亮点,出现在老城区的“文昌古街”改造项目上。这条曾经破败不堪、面临拆迁命运的老街,聚集了多家传统手工作坊和老字号。在秦风的直接关注下,规划方案几经论证,最终放弃了推倒重建的商业开发模式,确定了“修旧如旧、活化传承”的保护性更新策略。

项目负责人、一位年轻有为的规划师小林,向前来视察的秦风和刘玉凤介绍:“秦市长、刘市长,我们请来了古建修复专家,对街区的每一栋有历史价值的建筑进行测绘,采用传统工艺进行修缮。同时,引入现代基础设施,改善居住条件。我们不是简单地把原住民迁走,而是鼓励他们留下来,继续经营老手艺,同时引入一些文创设计、特色民宿等新业态。”

他们走进一家经过修缮的百年老茶馆,老板是一位精神矍铄的黄老先生,他激动地拉着秦风的手说:“秦市长,谢谢政府啊!保住了我这祖传的铺子!以前说要拆,我几个晚上睡不着觉。现在好了,不仅房子修得比以前还结实漂亮,来喝茶、看老手艺的年轻人也多了,生意比以前好多了!”

隔壁一家传统竹编店,老师傅正在手把手教年轻人编竹篮,他说:“以前怕手艺失传,现在政府搞这个项目,来了好多学生娃娃来学,我这心里踏实了!”

看着古街上熙熙攘攘的游客,看着老手艺重焕生机,秦风对刘玉凤说:“玉凤市长,你看,文化不是负担,而是资源。保护好了,利用好了,不仅能留住乡愁,还能产生经济效益,促进就业,一举多得。”

刘玉凤深有同感:“是啊,关键是思路要转变。这种‘活化’的模式,比大拆大建更有长远价值,也更得民心。”

经过精心筹备,首届“江泉雾江国际生态文化节”暨“工业记忆艺术季”在金色秋天盛大开幕。这是江泉有史以来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文化盛会。

开幕式在主会场——由旧纺织厂厂房改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