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刘焉(3 / 5)
他还伪造“祥瑞”,称“益州有黄龙出现”,为割据披上“天命”外衣,成为益州实际“土皇帝”,益州成为东汉末年首个真正割据政权。
势力稳固后,刘焉“帝王野心”逐渐暴露。
他暗中制造皇帝专用的乘舆、御物,按皇宫规格扩建府邸,其绵竹府邸“廊宇数百间,皆以锦绣为饰,器用悉仿乘舆”,奢华堪比皇宫。
还在益州推行“分封制度”,封侄子刘瑁为阳武亭侯掌军,封亲信吴懿为都亭侯任犍为太守掌南部军政,举措远超州牧权限,属“僭越”行为。
此举引发部分官员、豪强不满,曾支持他入蜀的贾龙多次劝谏“谨守臣节”,却被刘焉视为“阻碍大业”,遭暗中算计。
初平三年(192年),贾龙联合任岐(此前被打压后重新启用)起兵反叛,率数万军队攻绵竹。
刘焉早有准备,派刘瑁、吴懿率军抵御,同时借五斗米道影响力号召百姓“讨逆”,承诺“平叛者免三年赋税”。
百姓纷纷加入平叛队伍,贾龙军队“众叛亲离”,最终兵败被杀,家族被灭。平定叛乱后,刘焉在益州统治达顶峰,自认称帝时机成熟,却未料命运即将给予沉重一击。
刘焉有四子:长子刘范、次子刘诞、三子刘瑁、幼子刘璋。刘范、刘诞、刘璋早年随汉献帝留长安(董卓之乱后献帝迁长安),仅刘瑁随其入益州。刘焉割据后,虽与朝廷断联,却借儿子们在长安活动积累政治资本,伺机让他们“拥戴”自己称帝。
兴平元年(194年),长安大乱。董卓死后,其部将李傕、郭汜控制献帝,二人火并致长安混乱。
征西将军马腾(马超之父)因与李傕有隙,率军驻郿县(今陕西眉县)讨李傕。
刘焉认为是“推翻李傕、掌控朝廷”的良机,暗中联络马腾,让刘范、刘诞在长安做内应。
然而计划泄露,李傕突袭马腾军营,马腾兵败逃往凉州。
随后,李傕以“通敌叛国”罪名处死刘范、刘诞。
消息传至益州,刘焉悲痛欲绝,尤其是长子刘范,本是他心中“继承大业”首选,两子惨死让他精神受重创,身体一蹶不振。
幼子刘璋也处境危险,李傕本想处死他,因大臣劝谏(刘璋年仅十几岁未参与叛乱)才免于一死,被软禁长安。
刘焉多次派人营救无果,后李傕为拉拢刘焉(其在益州势力强大),才放刘璋回益州。
刘璋归来虽给刘焉一丝安慰,但两子惨死的伤口已无法愈合。
兴平元年(194年),刘焉为儿子们惨死悲痛时,大火席卷治所绵竹。
火势猛烈,烧毁其府邸及多年制造的“僭越之物”,“焉所造车乘荡尽,延及民宅,死者数千人”,绵竹几乎成废墟。
古代“天火焚城”被视为“上天示警”,认为是统治者“失德”所致。
本就心神不宁的刘焉,认定大火是上天对其“僭越称帝”的惩罚,“帝王梦”或“违背天命”,精神状态愈发糟糕,常闭门不出,沉浸在悲痛与恐惧中。
无奈之下,他将治所迁到城防坚固、人口众多的成都,却一病不起,无力处理政务。
兴平元年(194年)年底,刘焉在成都病逝,享年约60岁,带着未尽的“帝王野心”遗憾离世。
他的病逝给益州统治带来危机,生前未解决“继承人”问题。
四子中,刘范、刘诞已死,刘瑁有才干但身体孱弱、缺乏威望,刘璋性格温和懦弱,无治理乱世的能力与手腕。
刘焉死后,益州官员围绕“继承人”分歧严重:赵韪、庞羲等认为刘璋“仁厚”易控制,主张立其为益州牧;李严、吴懿等认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