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 刘焉(2 / 5)

加入书签

州,路途艰险。

进入荆州时,遭黄巾余部袭击,幸得荆州刺史王睿(后被孙坚所杀)旧交派兵救援,才得以脱险。

此次遇险让他意识到军队的重要性,在荆州短暂停留时,暗中招募数百流民组建私人武装。

抵达益州边境,又遇益州内部叛乱。

刺史郤俭通过贿赂宦官任职,大肆搜刮,民不聊生。

中平五年(188年),蜀郡人马相、赵祗以“黄巾”为号在绵竹起义,聚众数千人,攻占绵竹、雒县,杀死郤俭并自称“天子”,控制益州核心区域。刘焉陷入“进不能入,退无可退”的困境。

此时,益州本地豪强贾龙伸出援手。

贾龙出身犍为郡大族,拥私兵数千人,起义爆发后率部击败起义军偏师,收复城池。

得知刘焉被困,他亲率军队迎接,愿支持其平叛。

刘焉在江州(今重庆)暂驻,与贾龙商议平叛策略,随后以益州牧名义发布檄文,号召各地豪强、官员讨逆,承诺“平叛后论功行赏”。各地豪强响应,联军很快击败起义军,马相被杀。

刘焉正式入主益州,将治所设于绵竹。

平定叛乱后,刘焉为稳定益州局势,采取“安抚民心”与“打压豪强”双重策略。

“安抚民心”方面,他推出系列惠民政策:减免百姓一年赋税,降低后续赋税标准,减轻民众负担;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官员,罢黜郤俭时期通过贿赂任职者,从亲信及本地寒门子弟中选拔清廉务实官员;开设粥棚赈济流民,将无地流民安置到南部荒地开垦,借给种子、农具,既解决流民问题,又增加耕地与粮食产量。

这些政策让他迅速赢得民心,益州呈现“百姓安堵,民乐其业”的景象。

“打压豪强”方面,益州豪强自西汉形成,占大量土地人口,拥私人武装,干预地方政务,威胁统治。刘焉通过三招削弱其势力:一是“分化瓦解”,利用豪强矛盾“拉一派打一派”,重用支持自己的贾龙家族,打压李权、任岐等豪强,拉拢弱小李强;二是“武力镇压”,对公然反抗者毫不留情,犍为太守任岐不满其独权欲反叛,刘焉诱杀任岐后剿灭其党羽;三是“迁徙豪强”,借鉴西汉“迁豪强于关中”策略,将北部豪强迁到南部,派亲信接管其土地产业,瓦解其地方根基。

通过这些手段,刘焉掌控益州军政大权,但也与贾龙等最初支持者的矛盾日益加剧。

汉中郡(今陕西汉中)是益州通往关中的门户,战略地位重要。

当时汉中太守苏固为朝廷任命官员,不满刘焉割据,多次弹劾他“独断专行,有不臣之心”。

刘焉不愿亲自出兵落下“擅杀朝廷命官”罪名,决定扶植张鲁。

张鲁为沛国丰县(今江苏丰县)人,祖父张陵是道教“五斗米道”创始人,父亲张衡死后,其母(史称“张鲁母”)继续掌教务。

张鲁母“有姿色,兼挟鬼道”,常往来刘焉家中,关系密切。

刘焉看中张鲁在蜀地的宗教影响力及五斗米道信徒众多、组织严密的特点,于初平二年(191年)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派其与别部司马张修(五斗米道信徒)率军攻打苏固。

张鲁、张修得当地信徒支持,很快击败苏固并占领汉中。

随后,刘焉授意张鲁杀张修,独揽汉中大权。

此后,二人达成协议: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统治,抵御关中军阀,保卫益州北部;刘焉在益州提供物资支持,允许张鲁推行“宽惠政策”(如设“义舍”免费供行人食宿)吸引流民。

同时,刘焉让张鲁“断绝斜谷阁道”,斩杀朝廷使者,彻底切断益州与朝廷联系。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