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荡平江淮擒伏威 河北噩耗动军心(2 / 3)

加入书签

映得整座城池如堕炼狱。

萧铣登楼远望,见粮仓尽毁,仰天长叹:“天亡我也!”次日清晨,开城请降。李靖入城安民,秋毫无犯,百姓夹道焚香,称颂仁义之师。

与此同时,被困江心的福公佑闻讯大惊,军心瞬间瓦解。李靖当机立断,传令全线出击。徐茂公布“十面埋伏”之阵,于上下游设伏兵八处,又令秦琼率骑兵绕道登陆,切断敌军退路;尉迟恭则亲率铁甲船队正面强攻。战鼓震天,号角齐鸣,唐军如潮水般压境而来。

福公佑仓促应战,阵型未稳已被冲乱。混战之中,尉迟恭驾艨艟直逼敌帅旗舰,跃身登船,手中钢鞭舞动如龙,连毙数将。福公佑挺枪迎敌,不过三合,便被尉迟恭一鞭扫中肩胛,惨叫坠江,随即被水鬼拖出擒获。至此,西凉、江夏两大割据势力,旬月之间土崩瓦解。

凯歌未歇,李靖即挥师东进,剑指南淮。杜伏威盘踞江淮多年,拥兵十万,自号“楚帝”,虽未正式称尊,实则割据一方。闻唐军压境,遂调集主力沿淮河列阵,绵延数十里,旌旗遮日,鼓角相闻。

两军对峙月余,李靖始终不轻易交锋,只令柴绍日日挑战,佯作急攻之势。杜伏威疑其主攻左翼,不断增兵布防。殊不知,李靖早已暗遣苏定方率三千水师,携竹筏皮囊,于上游三十里处悄然渡河,绕至敌后,夜袭粮道,焚其积粟万余石,斩运粮官七员,江淮军顿时陷入混乱。

李靖见时机成熟,一声令下,全军总攻。柴绍正面猛冲,苏定方自后杀出,两面夹击,江淮军腹背受敌,阵脚大乱。杜伏威亲执大旗督战,仍难挽颓势。乱军之中,秦琼单骑突入,长枪如电,挑翻护卫数人,直取主帅。杜伏威挥刀格挡,却被秦琼一枪刺中右臂,翻身落马,旋即被缚。

捷报传至长安,朝堂震动。李渊本欲将杜伏威押赴市曹斩首示众,以儆效尤。太子李建成附议,谓“乱臣贼子,不可轻恕”。然秦王李世民力谏曰:“父皇明鉴,河北窦建德虽灭,然其旧部犹存,民心未附。今杜伏威在江淮素有恩信,百姓称之为‘杜菩萨’,若骤然诛杀,恐激起民变,反助刘黑闼坐大。不如赦其死罪,软禁京师,一则显朝廷宽厚,二则可安抚江南人心。”

李渊沉吟良久,终点头应允。诏书下达,杜伏威被押送长安,囚于鸿胪寺别院,待遇优渥,然终身不得出城一步。江淮之地自此归唐,赋税入册,驿道畅通。

大唐疆域,自关中至江淮,连为一体。李靖整顿兵马,准备南征岭南,收服沈法兴。大军尚未启程,忽有一骑飞驰而来,马蹄踏碎晨霜,直闯辕门。

一名信使滚鞍下马,浑身尘土,衣袍染血,双手捧着一封残破信笺,冲入帅帐,双膝跪地,泣不成声:“元帅!河北急报!苏将军岳父——北平府长史高大人,在赴京途中遭奸臣刘黑闼伏杀,尸首……尸首已寻回,葬于太行山南麓!”

帐中众人闻言俱惊。苏定方本立于帐侧,听闻此言,如遭雷击,脸色瞬间惨白。他大步上前,一把夺过信笺,指尖颤抖展开。纸上字迹潦草,墨迹斑驳,间杂血痕,乃高府老仆亲笔所书,详述事发经过:高大人因曾上表弹劾幽州总管罗艺贪赃枉法、私贩军械,触怒权贵。刘黑闼趁机构陷,诬其与罗艺结党谋反,矫诏命沿途官兵截杀。高大人一行行至井陉山谷,突遭伏兵围剿,随从尽殁,唯仆人藏身枯井得以逃生……

“刘黑闼!”苏定方咬牙切齿,双目赤红,手中信笺被攥成一团,指节青筋暴起,几乎渗出血来。他岳父高大人一生清廉刚正,辅佐罗艺治理河北十余年,兴水利、减赋税、抚流民,百姓敬若父母。如今竟因直言遭祸,死于宵小之手!

尤其令他愤恨的是,信中提及“罗艺与此事有关”,更让他心头怒火翻腾。罗艺虽骄横跋扈,但毕竟镇守边陲,抵御突厥,朝廷倚重。可若其与刘黑闼

↑返回顶部↑

温馨提示:亲爱的读者,为了避免丢失和转马,请勿依赖搜索访问,建议你收藏【顶点小说网】 m.dy208.com。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

请勿开启浏览器阅读模式,可能将导致章节内容缺失及无法阅读下一章。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