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小苔蘚也算是进入军工领域!(7K)(2 / 6)
>
他分析起了驱动连杆与伺服机构的连接方式和力传递效率。
电液伺服机构虽然能提供较大的驱动力矩和较高的响应频率,但其输出特性与连杆机构的力臂变化直接相关。
尤其是在高速飞行时,气动力矩急剧增大,驱动系统必须具备足够的裕度才能保证控制的可靠性。
拿过笔记本电脑,吴工按照工作习惯开始在上面计算了起来,他注意到了高速大迎角机动状態,这是前缘襟翼承受气动力矩峰值的典型工况。
他输入了当前设计方案中襟翼的几何参数,包括翼弦长度、展向尺寸以及偏转角度范围。
模型迅速计算出了此时作用在襟翼上的总气动力,以及气动力作用点相对於铰接轴的位置,得到了精確的气动力矩数值。
嘶一跟周宇在技术文档上標註的一样!
一个多小时后,他环顾四周,看到了其他专家脸上也露出了相似的神情。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略微有些沙哑:“这些数据和设计目前看来真实可靠-那么,
周宇同志所提出的战机技术方案,在原理上是完全成立的,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了我们现有的设计水平。”
林工也点了点头,赞同道:“矢量推力喷管的设计也充分考虑了高超音速飞行的特殊需求,能够在保证推力的前提下,提供有效的姿態控制能力,而且,从结构设计和材料选用上看,也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周宇同志在材料选用和结构轻量化方面的考量也十分周到。”
“他提出的新型复合材料应用方案,以及变厚度梯度铺层和三维编织技术的运用,都充分考虑了高超音速飞行带来的极端环境,能够在保证结构强度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轻机体重量,这对於提升飞机的推重比和机动性至关重要。”
一位来自航空电子系统的专家也忍不住说道:“从技术文档中关於综合航电系统的描述来看,周宇同志对未来空战的信息化需求也有著深刻的理解。”
“他提出的多传感器融合、人工智慧辅助决策以及高速数据链等概念,都代表了未来战斗机航电系统的发展趋势,如果能够实现,將极大地提升白帝战机的战场感知和协同作战能力。”
“就是这人工智慧技术,目前我们还没有很成熟的应用,据我了解有几个研究项目和这个相关,可目前成果还没出来。”
“所以,我认为这部分暂时无法完成。”
周宇心中一喜,他正等著有人提起这个,趁此机会他说:“可能大家不知道,我之前研究的一款人工智慧,经过多次选代和算法优化,已经在特定领域展现出了超越普通人的能力。”
“这款人工智慧的核心架构基於深度强化学习並融合了知识图谱和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
“最初,它的应用方向並非航空领域,而是更为复杂的金融市场预测,在那个领域,
它通过分析海量歷史数据、实时新闻以及各种宏观经济指標,能够以极高的准確率预测市场波动,甚至发现人类交易员难以察觉的潜在机会。”
“隨著上面的支持,调派专业的研究员以及相关的川飞內部数据,加上持续对航空领域的深入研究,这款人工智慧目前的技术框架和算法逻辑,完全可以迁移到战斗机的航电系统中。”
眾位专家面面相,都觉得不可思议。
人工智慧在航空方向的研发工作已经到了这个程度了吗
那位航空电子系统的专家听完周宇的介绍,目光锐利地看向周宇:“你提到已经调派了专业的研究员以及相关的川飞內部数据,並持续对航空领域进行了深入研究。”
“那么,能否具体说明一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