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6章 上京(5 / 6)
有紫绿二龙戏珠纹和火焰纹,盘外沿饰云鹤纹,外壁为四条紫绿龙和火焰纹。底施白釉,有青花双圈“大清康熙年制”两行楷书款,为康熙素三彩器中的精品。
掐丝珐琅带盖三足炉通高39.5厘米,口径24.5厘米,底径25厘米。炉为鼓式,铜鎏金宝盆卧象纽,盖为蓝珐琅锦地,饰四组如意云头纹,内为四季花卉。炉身纹饰为鎏金九狮戏舞图,两侧象耳鎏金,底承三个象足。象纽、象耳、象足鎏金厚重,衬托出珐琅炉的精美。
铜镀金三人自鸣钟通高83厘米,底38 x 28.5厘米。钟以铜镀金变形花叶做支脚,底为扁方形钟体,正面为圆形表盘,四周和背衬嵌红色料石。上有三个西洋人在打钟。钟体后有铜镀金嵌料石立体背衬,装饰花叶纹和花叶枝带装饰,有八个圆弧形红色料石装饰,上动发条料石圆球即可转动,既是准确的计时器,又是精美的陈设。
紫檀边钿翠花鸟挂屏通高105厘米,宽75.2厘米, 环高9厘米。挂屏为黑漆地,嵌饰翠鸟羽毛粘合而成的石榴树、鸟、山石、竹菊等图案。色彩亮丽鲜艳。紫檀边框,框上有浮雕缠枝花卉纹,内侧饰回纹一周。 屏心镶玻璃外罩。钿翠工艺即点翠,是中国一项传统工艺。是金属工艺和羽毛工艺的完美结合,先以金属做成不同图案的器形,再把翠鸟背部亮丽的蓝色羽毛镶在器物上,艳丽华美,经久不褪。
石青缎百蝶衣身长158厘米,袖长106厘米,胸围144厘米,下摆222厘米。百蝶衣是清宫妃嫔的传统常服。圆领、宽袖、右衽、大襟,采用石青色暗蝠纹绸料制作,通身以彩线平绣形态各异的100只蝴蝶,给人以彩蝶飞舞之感。百蝶寓意多子多孙。衣服的领托、袖口、侧摆、下摆和衣领至腋下相交处,均镶有连环万字、福字纹滚花边,花边是以金、银丝线织绣而成。整件衣服图案布局疏密有致,设色浓淡相宜。这件百蝶衣是慈禧太后晚年最喜爱穿用的袍服之。
胤禛御笔“慈天广佑”匾轴纵40.5厘米,横112厘米。绢本,雍正帝御笔楷书“慈天广佑”四字横匾。钤有“雍正御笔之宝”阳文篆书印。
清代皇帝每年5月来到避暑山庄,10月前后返回京城,在这里围猎、召见群臣、批阅奏章、接见未出过痘的蒙、回、维等少数民族贵族及举行其它政治活动,驻跸近半年之久。
康熙三十六景分别是烟波致爽,芝径云堤,无暑清凉,延薰山馆,水芳岩秀,万壑松风,松鹤清樾,云山胜地。四面云山。北枕双峰,西岭晨霞,锤峰落照,南山积雪,梨花伴月,曲水荷香,风泉清听,濠濮间想,天宇咸畅,暖流暄波,泉源石壁,青枫绿屿,莺啭乔木,香远益清,金莲映日,远近泉声,云帆月舫,芳渚临流,云容水态,澄泉绕石,澄波叠翠,石矶观鱼,镜水云岑,双湖夹镜,长虹饮练,甫田丛樾,水流云在。
乾隆三十六景分别是丽正门,勤政殿,松鹤斋,如意湖,青雀舫,绮望楼,驯鹿坡,水心榭,颐志堂,畅远台,静好堂,冷香亭,采菱渡,观莲所,清晖亭,般若相,沧浪屿,一片云,萍香泮,万树园,试马埭,嘉树轩,乐成阁,宿云檐,澄观斋,翠云岩,罨画窗,凌太虚,千尺雪,宁静斋,玉琴轩,临芳墅。知鱼矶,涌翠岩,素尚斋,永恬居。
避暑山庄,是清朝皇帝为了实现安抚、团结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目的而修建的一座夏宫。避暑山庄兴建后,清帝每年都有大量时间在此处理军政要事,接见外国使节和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使这里成为清朝的第二个政治中心。这里发生的一系例重要事件、重要遗迹和重要文物,成为多民族统一国家最后形成的历史见证。
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产生于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盛世——康乾盛世,历经康雍乾三代帝王,历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