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出游(云台传说)(1 / 3)
云台山景区位于修武县,含红石峡、潭瀑峡等八大景点,以峡谷类地质地貌景观和水景为特色,以“北方岩溶地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景区总面积50平方公里。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水利风景名胜区、国家猕猴自然保护区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兼具科学与美学价值,是科普生态旅游精品景区。
云台山气候凉爽宜人,景区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性气候。春季干燥多风,夏季高温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干寒。由于北部太行山系的屏障作用,背风向阳,平原为豫北高温少雨区。四季分明,山水景色各异。五一和十一温度适中,此时像云台瀑布、红石峡这样的景点水量丰富,景色优美,而冬天水量则非常小。
峰林峡山高水秀风景宜人,还有亚洲落差最大的瀑布云台瀑布。整个景区山峦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
云台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北纬35°25',东经113°25',总面积240平方公里,整个景区山峦连绵不断,主峰茱萸峰海拔1304米,登上茱萸峰顶,北望太行深处,群山层峦叠嶂,南望怀川平原,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嶂石岩地貌”景观,是以构造作用为主,与自然侵蚀共同作用形成的特殊景观,是地貌类型中的新类型,既具有美学观赏价值,又具有典型性。公园内群峡间列、峰谷交错、悬崖长墙、崖台梯叠的“嶂石岩地貌”景观。景区内有豆娘、金钱豹、桃花水母等生物,植物有连翘、山茱萸、太行红叶等。云台山含泉瀑峡、潭瀑峡、红石峡、子房湖、泉瀑峡、青龙峡、峰林峡、茱萸峰、叠彩洞、猕猴谷、万善寺、百家岩、仙苑、圣顶、叠彩洞、青龙峡,峰林峡等景点。、景区内有豆娘、金钱豹、桃花水母等生物,植物有连翘、山茱萸、太行红叶等。
云台山草木丰茂、植被多样,生长着地黄、菊花、牛膝、山药、连翘等多种珍贵中草药,唐代大医药学家“药王”孙思邈曾在云台山一带活动,并留下“药王洞”遗址。以“怀山药、怀地黄、怀菊花、怀牛膝”为代表的四大怀药,是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瑰宝,素以药材地道、疗效独特而号称“怀参”,早在春秋时代怀药就是向王侯进献的贡品。怀药不仅畅销国内,而且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早在明朝怀药就已出口东南亚,在国际市场上广受赞誉,称其为“华药”。
泉瀑峡(老潭沟)是相传有位天河龙王为解救豫北民间干旱之苦,不惜违犯玉帝旨意,私自降雨被贬凡间的栖身之处。总长约3公里,两岸高峰耸立,气势恢宏。沟的尽端是落差314米,是全国最高大瀑布——云台天瀑。其声震耳欲聋、其势磅礴如宏,景色十分壮观。此外,还有“五老峰”、“路功”、“七品芝麻官”、“仙渡”、“孔雀泉”、“私语泉”等景观。
红石峡(温盘峪)位于子房湖南,整个峡谷,由红岩绝壁构成,属于北方地区少有的丹霞地貌峡谷景观,崖壁通体的赤红色,故又俗称“红石峡”。
峪内夏日凉爽宜人,隆冬苔卉莳草翠,故称红石峡。谷里分布“白龙潭”、“黄龙潭”、“青龙潭”、“黑龙潭”、“卧龙潭”、“眠龙潭”、“醒龙潭”、“子龙潭”、“游龙潭”,构成“九龙溪”。还有“幽瀑”、“穿石洞”、“相吻石”、“双狮汲水”、“孔雀开屏”、“棋盘山”等景观。谷口南端有一狭窄的峡谷称为“一线天”,且有瀑高50余米的白龙瀑布。两侧高山耸立,恰似一个石阙,正好是云台山的西大门。
潭瀑峡地处云台山北部略偏西,是主要河流子房河的一个源头。沟长2000米,南北走向。它的溪床,由一层层高低不一、色彩有别、宽窄不同、曲折有致、形态各异的自然山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