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章 出游(博物馆之殇)(3 / 3)

加入书签

限,在\"唯器物论\"的思想指导下,采取器物堆砌的办法,陈列质量较差,但仍能看出当时的\"博物馆\"已初具规模。

民国二十六年,在馆藏文物精品运抵重庆后,开封本馆所属藏品仍继续陈列开放,但数量和质量均大为逊色。

博物院稳步发展的时期,也是举办展览较多的一个时期。迁郑之初,立即与省文物队联合举办了《省历史文物展览》,展出文物2000余件。《革命文物展览》、以实物、图片、绘画、文字等较为系统地再现了河南革命斗争史。在原有《历史文物展览》的基础上,经过深入的研究、设计、制作,举办了迁郑后的第一个基本陈列——《历史陈列展》,集中反映了古代历史概况。

近年先后举办了《河南革命文物陈列》《古代雕塑艺术陈列》《古代建筑艺术陈列》《馆藏明清书画展》《馆藏文物精品展》以及《楚国青铜器展》等几十个展览。

通过六年多的酝酿和深入研究,集博物院集体的智慧,在中央、省、地市各级领导和兄弟单位的支持下,博物院在落成之日便隆重推出了《古代文化之光》《中原百年风云》《古代石刻艺术》《古代玉器》《古代建筑》《楚国青铜器》《明清工艺珍品》《恐龙世界》等1个基本陈列和7个专题陈列,内容丰富。尤其是《古代文化之光》,是70年来博物院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内容更充实的大型陈列,展厅面积达3200多平方米、展览文物1000多件(套),均属馆藏文物精品,重点展示了河南古代文化的光辉成就。在内容上,一改传统的模式,尽可能地增加了观众参与项目;在形式上,普遍采用了声、光、电等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使观众真正能够赏心悦目;在讲解手段上,配备了电脑控制的自动扩放录音讲解、扩放录像、声控幻灯、感应录音讲解等先进设备,增加了观众参与的一些项目,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观众对文物的求知鉴赏、娱乐等需求。

博物院自创建以来,一直在中原文物如何走出国内、走向世界这个问题上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尝试。民国二十四年至民国二十五年在英国伦敦举办的《华夏艺术国际展览会》,当时博物馆选送的新郑出土的8件青铜器,在伦敦引起轰动,受到海外观众的高度赞扬。70年来,举办和参加的出国展览还有:《华夏珍宝展览》,《华夏历代陶俑艺术展》,《黄河文明展》,《华夏历代陶俑艺术展》,《省文物展》,《华夏汉代文明展,)《史前文物展》,《帝王的文明展》,《华夏帝王展》,《人与神展》,《大黄河文明展》等。

博物院是首次引入“虚拟公社”的概念,以九大镇院之宝为原型,进行二次虚拟形象创作,从世界观架构到虚拟世界,从形象创作到故事情节,通过新的方式向世人展示文物的起源和历史的魅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