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蔬菜采购(3 / 4)

加入书签

一些,当场现金结算,让农户看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同时,他也仔细观察农户的种植习惯和为人,优先选择那些看起来踏实、对土地有感情的合作对象。

王建平则在后方加紧“练兵”。

他找技术员小刘弄来了一些关于无公害蔬菜种植和简易鉴别方法的资料,专心的学习着。

随后小刘还真的托关系买回了一些农药残留快速检测试纸,虽然精度未必很高,但作为一种威慑和初步筛查手段,能起到很大作用。

功夫不负有心人。

经过近一个月的奔波和筛选,尹彬终于带回了第一批好消息。

尹彬脸上带着兴奋:“建安,有眉目了!龙泉驿山里边,有一户姓罗的人家,种的番茄确实巴适!

个头均匀,颜色正,是的老品种,沙瓤多,味道浓。

我看了他地里,管理得精细,用的也都是低毒的农药。

我跟他谈好了,先订他家的番茄,价格比市场批发价高15%,他保证按我们的要求采摘和初步整理。”

“还有双流那边,找到一个搞了七八亩无公害蔬菜试点的小合作社,带头人是个农校毕业的年轻人。

他们种的黄瓜和苦瓜,品相很好,愿意接受我们不定期的抽检。

价格要高20%,但他们可以提供简单的用药记录。”

王建安高兴的拍了拍尹彬的肩膀:“好!太好了!三哥,辛苦你了!我们就从这几家开始合作,把流程跑通。”

王建安深知,这种合作的基础是诚信和质量。

他亲自拟定了简单的供货协议,明确了质量标准、价格、交付方式和违约责任。

虽然不像正规合同那么严谨,但在当下农村,这已经是一份很有分量的承诺。

五月中旬,李家沟本地产的大棚黄瓜、番茄等陆续罢园。

棚鲜生的货架上,开始悄然出现来自龙泉驿的“罗氏番茄”和双流的“无公害黄瓜”。

王建安让王小英和李秀兰在店里做了小小的宣传牌,写上“特供优质露天番茄,沙瓤味浓”、“无公害认证基地直供黄瓜”等字样。

并明确标价,虽然比一般菜市场的同类产品稍贵,但比之前的大棚菜价格还是低了不少。

起初,一些老顾客有些疑惑:“咦?王老板,你们家的番茄好像跟之前不太一样了?”

店员们就按照培训的话术解释:“阿姨,这是夏天了,我们特意从龙泉驿找的优质露天番茄。

虽然样子可能没冬天大棚的那么规整,但味道更自然,是小时候的味道哦!您尝尝看?”

大多数顾客在尝试之后,都表示认可。

尤其是那种久违的、浓郁的番茄味,赢得了很多人的好评。

虽然销量比不上反季时节,但两家店铺的客流量稳住了,并没有出现断崖式下跌。

更重要的是,“棚鲜生夏天也能买到好菜”的口碑渐渐传开。

王建安和王建平严把质量关。

每次尹彬拉菜回来,王建平都会带人仔细检查,偶尔还会随机取样用试纸测试。

有一次,发现一批黄瓜有轻微的药斑,虽然供应商解释是临近地块飘过来的,影响不大,但王建安还是坚决地退货,并严肃告诫了对方。

这件事传开后,反而让合作农户更加重视质量,知道棚鲜生是“动真格的”。

随着合作深入,尹彬开拓的货源也越来越多样化。

金堂的冬瓜、彭县一些散户的豇豆、郫县的韭菜……

棚鲜生的夏季货架变得丰富起来,虽然失去了反季的特色,但凭借对品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