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商讨(2 / 2)

加入书签

奇怪:“如果那阳城知府因为没有及时预估险情,怕安王怪罪,便干脆欺瞒到底?可是这瞒又能瞒多久呢?不合理,实在不合理。柳大人您刚才说,他府里到现在还在歌舞升平?可见他一点都不愁。”

萧景辰思忖道:“我听闻阳城以及周边几处城池都军力封锁,不让灾民进入。灾民自然不会原地坐等饿死,他们唯一可走的地方就只有戎城。”

“戎城?戎城!”柳知县也忽然反应过来:“不可!戎城乃是边境之城,那里虽然也会有预备官粮,但应该都是用于军需。若是贸然涌进去几万灾民,戎城一乱,西戎敌军极有可能乘虚而入!”

萧景辰道:“唯一能解释的便是,萧靖贪污治河之款,引发水患。事后,他又想祸水东移,将灾民引去戎城,用戎城的储备军粮来缓解阳城的灾民。等到灾情过后,百姓必然思念故土,再度回来。毕竟戎城地方有限,无法长时间容纳那么多民众。就如同放羊似的,自己家没草了,便把羊放到别人家吃草,吃完了再自己回来。果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难怪他敢高枕无忧!”

柳知县气恼之后,把目光投向了萧景辰:“所幸萧公子及时出手,答应给十万粮食,足以缓解一阵子。对了,萧公子您还未说您的粮食从何而来,何时能到。”

萧景辰道:“粮食可从鼎丰号而来。只不过一下子凑齐十万有些困难,且颇费时日。”

柳知县一愣:“所以,萧公子方才说捐献十万粮米实为玩笑?”

萧景辰道:“非也。先前在黄沿村,为了稳定民心,故有夸大之语,但是我已经派人去了丰城。封城能够调动的粮食大约有两万斤。数量虽然不多,但也可以稍作缓解。不过,数量众多的粮食不便走山路,走官道的话,途径安王治下境内,放行不易。所以,在此之前,要去面见安王,陈清利害关系,讨得放行手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