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1 / 4)
第226章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大周內廷。
三位內阁宰相分席而坐,正商议要事。
中书令陈少卿、门下令郭正、尚书令魏泯一一这三位执掌大周朝政的核心人物,此刻正聚首一堂,斟酌如何“安排”那位朝廷风波中心的人物:江行舟。
“如今江行舟以六元及第,圣眷正隆。区区正四品翰林侍读学士,恐怕只是他暂居数月之职。””
“皇上对他的信重,已近乎极致。再次破格擢升,只是早晚之事。”
“你我应早做打算,在三省六部中预置一席,以备他突然上任。免得措手不及,陷於被动。”
尚书令魏泯半眯双眼,目光掠过陈少卿。
若论內阁中地位最稳、最不惧后来者替代的,自是正值盛年、风华正茂的陈少卿。
他尚有宏图待展,大业可为。
然而若论谁心中最不是滋味,恐怕也是陈少卿。世人总將他与江行舟相比,言谈间皆是才俊较量。
而他魏泯,已是垂垂老矣。再过几年,便当致仕归隱,这朝堂风云,终究是看不久了。
陈少卿沉默不语,神情复杂。
“当真拿他毫无办法”
门下令郭正警了陈少卿一眼。这话,是替他说出来的。陈少卿心高气傲,纵使心有不甘,也绝难宣之於口。
如今內阁三巨头皆需面对江行舟的强势崛起,割让出实利,反倒成了拴在一处的局面。
“江行舟此人才华横溢,行事縝密,几乎无懈可击。
除非一除非他犯错。”
魏泯语气平淡:“可要他犯错,谈何容易”
“如今他任翰林侍读学士,清要之职,不过终日清谈。
言既无罪,又何来过失
些许小过,於圣眷正隆的他而言,根本无伤大雅,唯有那些手握实权、肩负重任的朝廷大员、封疆大吏,方有犯下大错之可能。”
“不出数月,皇上必定予以重用。
如此天纵之才,岂会长久閒置於翰林院”
“依我之见,不如就在六部的侍郎之中,为他腾出一个紧要位置。
我们主动上奏,推他出任实职。
一来,向陛下表明我等胸怀,不妒贤能。
二来唯有做事,才会出错,才会开罪於人。欲成大事,便需以身入局。唯有他犯下大错,皇上才会失望別人方有机会。
否则,寻常手段,想要阻他晋升绝无可能。”
话到此处,內廷再次陷入一片沉寂。
既是要让出一个紧要位置,便意味著必须有一方派系做出让步,忍痛割肉。
大周圣朝的中枢核心,是三省六部。
中书省,主掌决策,依皇帝旨意起草詔令。
中书令总领其事,侍郎辅佐,舍人执笔草擬。手握制定政令、决策谋划之权。举凡国家大政、
皇帝詔敕,皆由此出,是为政令之“源头”。
御前女官南宫婉儿,便任中书舍人之职,常司詔书起草。
门下省,职在审核。以侍中(门下令)为首,侍郎、给事中共参其事。
中书省所出政令,皆须经门下省审议。门下省有权驳还詔令、封驳政议,是詔令出台前的关键一环。
中书省和门下省,是朝廷最核心部门,人员编制並不多。
尚书省,主理执行,体系最为庞大。
负责將中书、门下二省通过的詔令政策落地实施,为最高行政执行机构。
总揽六部,统管大周圣朝一切行政事务,权责最广。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