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殿试!江会元起笔一个[六]!(3 / 5)
般人的洞察。
两者合一,这...简直是要命啊!
顾知勉死死咬住笔杆,喉间发紧,眼眶泛红。
“这这如何下笔?”
他脑中一片混沌,平日熟读的经史子集此刻竟如乱麻,连个切题的线头都揪不出来。
若这会试场上遇此考题,他怕是当场便要昏过去。
好在,这是殿试。
天子亲临,只分高下,不落人。
可若写得平庸,位列三甲之末,那也是难入吏部法眼。
殿内纸声沙沙,三百贡生伏案疾书,墨香混着冷汗的气息在殿中浮动。
唯独江行舟静如磐石。
他盘坐于团蒲之上,双目轻阖,呼吸绵长,仿佛与周遭的焦灼隔绝。翰林学士们绛袍轻曳,自他身旁缓步而过,目光在他身上稍作停留,又无声移开。
殿试主考,乃天子亲临;
御笔朱批,定鼎甲名次。
三省六部重臣丶翰林院学士分列两侧,如鹰集巡弋,目光扫过每一寸考案一一舞弊者,当诛。
可江行舟仍不动。
笔未沾墨,纸仍如雪。
翰林学士赵明诚负手过江行舟案前,绛色官袍发出沙沙轻响。
见江行舟仍闭目端坐,案上宣纸雪白如新,赵明诚唇角微不可察地一扯。
“呵..
2
他心中冷笑。
这位名噪一时的江会元,终究是有自己的短板。他的诗词文章或许惊艳,可面对赋策论,竟连提笔的勇气都没有!
圣上此题,本就是一道铁门槛一一写不出锦绣赋的策问,任你是会元魁首,也得乖乖屈居二甲。
大三元及第?
恐怕要破了!
赵明诚馀光扫过殿角紫袍玉带的中书令陈大人,袖中手指轻轻摩。
这一题答不上来,
今日之后,朝堂上那个荒谬的传言一一史上前所未有的六元及第,总该烟消云散了吧?
纵然江镇国有镇国之名,可终究没能打破陈大人“大三元及第”的壮举,各有千秋!
想到此处,他心中不由得意。
没有费半分功夫,就把这巨大的隐患给消除了!
巴蜀贡生刘春正自运笔如飞,忽觉殿内气氛有异。
他抬头一警,正瞧见前方江行舟案前—
墨未研,笔未动。
那袭青衫静坐如松,双目微阖,竟似老僧入定。
甚至不少监考官们,都注意到了江行舟的异常!纷纷侧目,朝他望去。
刘春笔锋一滞,一滴浓墨悄然晕开。
“莫非......
,
他心头突突直跳。
难道这道“赋策论”,恰打中了这位江会元的软肋?
殿试虽不落,但名次高低,却极大的关乎前程。
若能在此刻....
刘春深吸一口气,指节因用力而发白。
机会!
千载难逢的机会!
只要在赋策论,胜江行舟一筹,这状元之位......或将易主!
刘春猛地蘸墨,狼毫在宣纸上写出凌厉的笔锋。
殿内铜漏滴答,香炉青烟袅袅。
三百贡生额角沁汗,笔走龙蛇间,满殿尽是宣纸翻动的沙沙声。
忽听“啪”的一声脆响蓟北章横猛地搁下墨块,双眸精光暴涨,
“成了!”
他笔下驿赋如江河奔涌,字字珠玑间竟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