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 殿试!江会元起笔一个[六]!(2 / 5)

加入书签

们突然集体后退半步一一他们认出了华盖旁那柄悬着的青铜,正是先帝曾经斩落北疆妖圣首级的一柄镇国圣器。

殿试启幕。

三百贡生踏着铜壶滴漏的声响,鱼贯而入大殿内。

“这.:.就是金鉴殿?”

贡生人群末尾,顾知勉脚步有些虚浮,神情恍惚。

他做梦都想不到,自己竟然有一天,能够登上这座金銮大殿,面见圣颜。

当然,对于不少贡生来说,这殿试恐怕是毕生唯一的一次面圣的机会。

从此以后,地方为官,再也无缘进京面圣。

江行舟抬眸的刹那,

殿内沉水香忽然一滞一一却见,三百张紫檀案几呈北斗状排列,犹如《璇玑图》阵列。

每张案头都搁着,一套鎏金宣笔丶松烟墨锭,连镇纸都是统一宫廷制式的纹白玉。

“春闱会试第一名会元,江南道江行舟一一!

1

随着众贡生入殿,引路太监的唱名声,在穹顶回荡。

九阶丹陛之上,十二重鲛绡纱幕后,女帝的绝美轮廓,如隔雾看花。

这道纱幕,恰是能见挥毫,却难辨圣帝神色。

唯有那顶十二冠冕垂下的玉藻,偶尔相击发出冰凌般的清响。

御前女官南宫婉儿在旁服侍,执墨的手腕稳若磐石,朱砂在端砚中晕开一抹血色。

江行舟来到殿内最前方的会元座位,躬身一拜,随后跪坐团蒲。

他发现面前案几,比会试时矮了三寸一一这个高度,恰好需要保持最端正的坐姿仪态,方能书写。

南宫婉儿突然抬眸,深深的望了江行舟一眼。

一滴朱砂溅落在雪白宣纸上,恰像是白马寺那夜,一点朱砂红。

“大周圣朝殿试,试题至一一”

太监尖利的嗓音撕裂寂静。

纱幕后伸出的纤纤玉指,正将一卷明黄诏书递给佩刀的女官。

贡生们脊柱陡然绷直。

诏书漆封上压着凤纹玉玺的痕迹。

“大周殿试首题:”

太监尖细的嗓音刺破死寂,从南宫婉儿手中,接过陛下亲笔撰写的考题,诏书上女帝亲笔朱砂如血—

『《尚书》云:“殷鉴不远,在夏后之世。”

今欲求长治久安。

问:

国何以兴?

国何以亡?

当取何法,规避何失?』

诸生着『赋”一篇,限时一个时辰!

司礼太监展开明黄诏书的刹那,

殿内,三百位贡生早已经屏息凝神,三百支宣笔迫不及待,齐刷刷悬在纸上,宛如列阵待发的箭矢。

可是,此道殿试考题一出。

“啪嗒——”

数滴冷汗砸在宣纸上,顷刻晕开墨痕。

三百贡生执笔的手腕齐齐凝滞,无不面色煞白,殿内空气骤然凝固。

这是一篇策问问治国,非常宽泛,国之兴亡。

此题为治国策问,却偏要以赋体作答。

要知道,文章有“诗丶词丶赋”等不同的格式,其中“赋”最难,因为是大长篇,往往动辄数百字之多。

就算是举人丶进士,写一篇长篇赋,也能要半条命!

“沙—

三百张宣纸同时翻动的声响中,李元奎突然咳嗽一声,面色涨红。

写赋!

需要极其强大的文笔才气。

写策!

需要对国之得失,有着超乎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