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摊丁入亩,策论镇国!春闱,会元!(2 / 5)

加入书签

难对么

他想起早先面圣时,陛下指尖敲着龙案说的那番话:“朕要的不是咏絮之才,是能在这宣政殿上,与朕共论天下大势的股肱之臣。”

唯有同样策论出色,才会留在朝廷中枢,或者前往地方担任高官历练,再返回中枢。

总之一句话,

诗词文章,用来选才气文位!

策论文章,用来选权谋韬略!

两者兼有,无疑是最佳的中枢官员人选。

成为翰林学士,拥有谋略之才,方有机会进入朝廷六部、或者成为地方的刺史级高官。

两个时辰,如沙漏般悄然流逝。

“铛——铛——铛——”

衙役们收卷的铜锣骤然敲响,声震贡院。

锣音未散,考舍内已是一片窸窣——有人长舒一口气,搁笔瘫坐;

有人犹自不甘,指尖死死抵着卷面,想要再补充些什么,直至吏员冷声催促,才颓然松手。

三千份答卷,如雪片般被礼部吏员收拢,汗渍未干的墨迹在烛火下泛着微光。

偶有清风穿堂而过,掀起纸页一角,露出几行未干的字句,旋即又被朱印封存,再不得见天日。

所有策论卷宗,被呈递至判卷房。

主考官唐秀金展开答卷,目光甫一触及纸面,便骤然凝滞,半晌竟倒吸一口冷气——

“天之地,天授于王。

豪强岂能窃取”

江行舟仅以寥寥数语,便将豪强兼并土地之祸,钉死在社稷柱上!

其言如刀,直剖要害——豪强土地兼并土地,并非简单的与民争利。更是提升到,“逆天悖王,窥视天子权柄”的严重程度!

“妙极!”

唐秀金目光一亮,拍案叫绝,震得茶盏轻颤。

有此煌煌大义为基,那么皇帝打压豪强便是名正言顺,“代天行罚”,余下不过手段圆融与否罢了。

再往下看,江行舟所列之法更令唐秀金,眉峰连挑——

强制迁徙以弱其势,酷吏镇压以慑其心,算缗告缗以断其财,限田令以遏其贪

虽多为史册旧策,却如百炼精钢,被他熔铸成一把寒光凛冽的治国之剑。

唐秀金忽想起,前朝汉武帝徙豪强于五陵的旧事,本朝亦有“铁面判官”血洗江南豪强的先例。

这些染血的典故,此刻在江行舟答卷上,竟显出别样锋芒。

非是书生坐而空谈,而是蘸着史笔血墨写就的警世之言。

“[摊丁入亩]——取消按照人口计税,而是按照占有亩数计税。

如此,贫民税少,拥有田亩越多的豪强,交税越多!

这一条新策,倒是新鲜,之前未曾见有人说过!”

“江行舟这篇策论,才气冲天,竟也是[镇国]级!真是不可思议!”

堂外暮鼓沉沉,唐秀金摩挲着腰间鱼袋,忽觉这薄薄纸页重若千钧。

副考官礼部尚书韦施立不由感叹,“策论依然是一篇[镇国]文章,这实属罕见啊!”

判卷房内。

烛影摇红,青砖地上投下数道凝肃的身影。

众位主副考官们,十分忙碌。

五张紫檀案几呈“梅状”排开,主考官唐秀金端坐正位,四位副考官各据一隅。

主考官唐秀金判[出县、达府]以上策论卷宗,择优录取!

四位副考官则如淘金匠人,在那些寻常卷宗中筛拣珠玉。

每当遇得佳篇,必整冠振袖,捧卷疾趋至主考官案前,低声道一句:“请唐公过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