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摊丁入亩,策论镇国!春闱,会元!(1 / 5)

加入书签

第214章 摊丁入亩,策论镇国!春闱,会元!

江南考舍。

江行舟略一斟酌,想明白之后,执笔蘸墨。

既然“打击豪强”是大周朝廷的公开政治正确,那这篇会试策论,便可以直接写如何打豪强。

策论的最关键,便是竖立它的正义性!

他落笔:

“《诗》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王者受命于天,土地乃天赐圣产。

天子代天牧民,民多则国强。当使天产归天民,岂容豪强私占

豪强兼并,夺民之田,使贫者无立锥之地,此非独害民也,实乃逆天悖道,窃天子之权!

朝廷收其田,复授黎庶,使耕者有其田,贫者有其居——此乃顺天应人,归正王道!”

江行舟搁笔,唇角微扬。

这道策论,直指豪强兼并之害,更将其上升到“逆天、谋反”之罪!

以“天命”重构均田之法,分田是顺天!

以“王道”重释土地之义,豪强窃取是谋反!

接下来,则是具体的执行之法——诸如强制迁徙、酷吏镇压、算缗告缗、限田令、摊丁入亩.等等。

大周十道的三千多名举子考生坐在考舍里,埋头写策论。

策论是长篇,动辄几百上千字,很难有高品级。

写得好不好,关键不在字数多少。大多数人只要能写出[出县]级别的策论文章,就算过关了。

陇右道解元李元奎咬着笔杆发愁:“让我写打击豪强这不是让我自己打自己脸吗

我家就是当地最大的豪强,家里几十万亩地都是祖上攒下来的。

我要是真按题目写,回家还不得被爷爷打断腿”

荆楚道解元宋楚望也直挠头,发愁:“我素来最烦这些权谋之斗,这题该怎么写啊”

考场里安静得能听见笔尖划纸的声音。

有人写得飞快,有人抓耳挠腮。

这篇策论不光考验文采,更考验考生敢不敢说话。

檀香袅袅中,兵部尚书唐秀金负手立于堂前,来回踱步。

鎏金兽首香炉吞吐着缕缕青烟,将这位主考官的身影衬得愈发肃穆。

他时而驻足凝视案上考卷,时而缓步踱过青砖,乌纱帽两侧的展角随着步伐微微颤动。

其实,在会试的第一场考核,已经基本确定了本届会试考中进士人员的范围——必须是写了[达府、鸣州]以上文章的考生。

这群天才考生,才气足。

接下来,只要正规正举的回答这篇策论,被录取的机会非常大。

但是,才气只是意味着文位高,并不等于胸有权谋韬略。

如果有人胆大妄为,公然在策论答卷上反对“打压豪强”,或是冷嘲热讽,那就算上一场写了[达府、鸣州]文章,也会被黜落。

所以,策论是对举子们做最后一次筛选,并非决定性。

唐尚书的目光扫过誊录房的方向——那里正有数十名书吏将墨卷誊作朱卷。

“才气.”

他摩挲着腰间玉带,喃喃自语。

才气足的进士,有机会进翰林院,成为清贵的翰林学士,并不等于仕途通畅甚至可能一生,都不会出仕任官,成为朝廷大官。

翰林院的白玉阶最喜才子,可那终究是清贵之地。

想当年先帝,在文华殿训诫:“诗赋乃是敲门砖,治国终须济世才。”

上一届春闱,恰逢江南水患,曾经名动洛京的探,在问及治水策时,不也支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